副业收入是否要交税
教师副业交税怎么交的2022退税超全攻略!个人所得税怎么交退税怎么操作
实行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扣缴申报的应税所得包括了九类,分别是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兼职获得的收入属于劳务报酬所得,所以,兼职的收入是需要缴税的。
拓展资料:
1、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为3% ;一般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为17%(低税率13%),增值税由国税征收。营业税为5%, 由地税征收。
2、城市维护建设税,城建税税率市区的税率7%;在县、镇的税率5%;在农村的税率1%。由地税征收。
3、教育费附加,3%征收率,由地税征收。
4、企业所得税,查账征收的按照实际利润额×25%的税率计算缴纳。经主管国税审批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税率计算缴纳。
5、对员工的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按超额累进税率5%45%税率计算缴纳,股东分红按照20%比例税率计算缴纳,由地税征收。
6、印花税:购销合同按购销金额的万分之三贴花;营业账簿按件5元贴花;记载资金账簿按“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之和的万分之五贴花;财产租赁合同按照租金收入千分之一贴花,由地税征收。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条 税法第二条所说的各项个人所得的范围:
(一)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四)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
一、为什么会有退税?
我们平常每个月都会先预缴个人所得税,
然后每年度会在已经预缴税款的基础上,进行“查遗补漏,汇总收支,按年算账,多退少补”。
说白了就是,国家为了不多扣我们的钱,把过去一年扣的税进行一个汇算。扣多了就退还我们(退税),扣少了就得补缴(补税)。
所以,我们才需要在第二年的 3 月 6 月进行汇算清缴,申请多退少补。
二、为什么有的人退税,有的人要补税?
说到退税补税,可能很多朋友还比较懵,自己到底要交多少税?
所以,这里先通过一个案例来详细计算一下,方便大家更好理解后面的内容。
比如,小王是一家公司职员,每月工资 1 万,交五险一金要 1000 块,每月有 2000 块的专项扣除额度。
那么,小王要交多少税呢?如下图所示:
为了帮助大家看懂,这里要先知道一个公式:
要交税的钱 * 税率 扣除数 = 自己要交的税。
所以小王全年要交的税为:
( 12 万 6 万 1.2 万 2.4 万 )* 3% 0 = 720 元
其中,要交税的钱 = 全年收入 不要交税的部分。像五险一金,租房抵扣,6 万以下的年收入都是不用交税的部分。
如果明年小王涨工资了,要交税的钱就会增加,对应的税率也会提高。
所以,收入越高的人交的税会更高。
了解完计算方式,我们再回到退税还是补税。
上面也有提过,这其实和你每个月预扣的税,以及年度应缴的税有关,
两者对比,多退少补,所以每个人的情况可能都不太一样。
接下来,我再分三种情况举例说明一下:
1、不退不补(退税为0)
比如,只在一家公司上班,每个月都只领固定的工资,
没有其他收入来源,也没有什么扣除,平常预缴的税跟年度应纳的税一样,不存在差额,自然也不需要退补税。
2、退税
出现退税情况,说明是平常预缴的税交多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呢?比如说,年度综合所得年收入<6万,但平时预缴过个人所得税的。
我们知道,个税月免征额是5000,对应年免征额是6万块。如果员工A,1月份的工资加上年终奖发了8000块,但后面都是正常领3500元/月的工资。那么在1月就会预缴(80005000)*3%=90元的税。但是年度汇算时会发现,其实员工A一年总收入才3500*11+8000=46500元。少于6万,根本就不要交税,所以年度汇算时就可以退回90元。
再比如,符合条件但平时没申报「专项附加扣除」的。如果员工B,工资是8000元/月,那对应每月预缴就要交(80005000)*3%*12=1080元的税。但在年度汇算时,发现自己在大城市租房有1500 块的减税优惠。这样扣除1500后,应该交的税就是(800050001500)*3%*12=540。所以,这样的情况就可以退回1080540=540元。
3、补税
补税的话,常见的就是有多个工作单位(多份收入)或者有副业的人群。
如果在两个以上单位工作并领取工资,预缴税款时会重复扣除了减除费用(5000元/月),年底汇算少交的税就得补上。还有现在除了平常上班,业余搞副业的斜杆青年也不少。
因此会获得一些除了本职工作之外的劳务报酬、稿酬等其他收入。
这些收入每笔金额可能不算多,平时单独计税预缴的税也少,
但年度汇算时发现加起来的总收入很可观,也会对应到更高的个人所得税率。
这种情况下平常就算少交了,一年到头,少的那部分还是得补上的。
三、如何申请退税?
先提一下,今年有新增了预约办理,在3月1日3月15日之间办理年度汇算,需要提前预约;如果在3月16日以后,就无需预约可以直接办理。
如果之前操作过退税的朋友,可以直接在个人所得税APP上预约一下,到时间就能申报退税。要是第一次办的朋友,就先用手机和身份证注册,然后绑定银行卡。再在首页里,找到综合所得年度汇算,选择2021年度。
接着勾选“我需要申报表预填服务”,查阅后点击”我已阅读并知晓“,然后下一步。
这里提一下,如果是2021年有换过工作的朋友,可以任选一家公司,影响不大。
然后系统就会自动读取我们的数据,显示你能退/补多少钱,最后提交申报。
这样就大功告成啦~
显示需要补税的朋友也先别太着急,下面的内容认真看,两招教你变补税为退税!
四、教你两招,从补税变退税!
我们每月收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不用交税,额度是 5000 元;而另一部分要交税。
那怎么样才能少交税,甚至变补税为退税呢?下面给大家支两招,亲测有效,记得收藏试试,不少网友试过有惊喜~
1、专项附加扣除
要想少交税,不得不提到 “专项附加扣除”了,它包含了 6 项。交税之前,申报这 6 项,可以用来抵扣个税,省下不少钱。
1)6 个项目,到底能抵多少税?
6 项专项附加扣除,它的作用是提高不交税部分的额度。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下它们能抵多少税。
① 房贷或租房
如果你正在还首套房贷,每月有 1000 块的免税额,最多能免 240 个月,也就是 20 年。
当然,如果是租房的朋友,每月可以有 800 1500 块的抵扣额。具体多少,不同城市有差异。
比如,在深圳租房,每月可享受 1500 块的减税优惠。
需要注意的是,房贷和租房只能二选一,不能同时抵扣。建议大家哪个扣得多,就选哪个。
还有如果是夫妻婚前各自购房,婚后可以选择其中一人的一套房子扣除 100%,也可以各自抵扣 50%,但不可以两套房同时抵扣 100%。
② 教育
这里说的教育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孩子教育,一种是成人继续教育。它们的抵扣情况如下:
孩子教育:3 岁幼儿园到博士研究生毕业前,每月可以申请 1000 块抵扣额。由父母双方分摊,或者其中一方抵扣都行。
成人继续教育:比如自考成人本科、在职研究生,每月可以抵扣 400 块。参加职业考试获得证书那一年,可以直接抵扣 3600 块。
③ 赡养老人
如果父母年满 60 岁,独生子女每月能抵扣 2000 块 ;有兄弟姐妹的,可以一起分摊这 2000 块的抵扣。还有要注意,如果家里有多位超过 60 岁的老人,赡养老人的抵扣是不能翻倍的。
④ 大病医疗
大病医疗的抵扣额比较高,经医保报销后的医疗费用,个人自付累计超过 1.5 万部分,可以申请免交个税,每年最多 8 万。
下面我们来举个例子,看看它们能抵多少税:
生活在深圳的老王夫妇,刚付了第一套房的首付,剩下 25 年贷款要还;有个今年 8 岁的女儿,正在上二年级;夫妻两人都是独生子女,王先生父母已经 62 岁了。
根据老王的情况,分别可以申请:
子女教育:老王和妻子商量过,自己的工资较高,所以直接扣 100%,就是 1000 元/月。
住房贷款:因为是首次购房贷款,可以享受,同样在老王自己这边扣 1000 元/月。
赡养老人:老王作为独生子,父母都超过 60 岁了,每个月能抵扣 2000 元。
总体来看,每个月可以抵扣 4000 元,一年就抵扣了 4.8 万元。我们可以再简单计算下,老王交完五险一金后,每月到手工资 2.8 万,总共能少交多少税呢?
个税抵扣前:要交(2.8万×126万)× 20%16920=38280块/年,其中 6 万块是个税的起征线;
个税抵扣后:要交(2.8万×126万4.8万)× 20%16920=28680块/年,每年能多拿 9600 元。
可以看到,进行个税抵扣后,老王每年可以多拿将近一万块钱的工资,还是挺多的。
如果是夫妻扣税,这里也有个小技巧:因为收入越高,扣税比例也会越大,所以当夫妻二人都能申请时,工资高的一方申请可能会更划算些。
那具体的申请需要怎么操作呢?我们接着往下。
2)「专项附加扣除」操作方法
首先,手机下载「个人所得税」APP。注册登录后,在首页点击 “我要办税”,就能进入申报流程。
首次确认,点击“专项附加扣除填报”
如果是首次填写,点击“专项附加扣除填报”后,可以分别看到 6 大专项附加扣除,选择自己符合条件的的,再填写相关信息就可以了。
需要注意:2021 年度汇算,申报的扣除年度要选择 2021年。
申报时,会需要我们提供一些相关资料,这里也整理了一份清单,供大家参考。
非首次确认,信息无变化
如果去年已经填写过了,今年信息也没有变化,就可以直接点击“一键带入”,自动填充之前的申报内容。
非首次确认,信息有变化
如果信息有变化,包括修改扣除比例、新增申报、作废申报等情况,都需要进行修改。在下面页面,选择“专项附加扣除修改和作废”,能看到往年的申报信息进行更改。
特别要注意时间的变化,比如租房的朋友,填写的租赁时间要覆盖 2021 年度,不然是没办法抵扣成功的。如果有换过房子,也要记得及时更新信息。
这里也要提醒大家,就算重新申报后需要多交点税,也一定要如实填写。万一被查到错报漏报,将会收到行政处罚。
2、年终奖,这样操作少扣税
目前我们的年终奖,有两种计税方法可选:
相信大家看图片会很懵,我们给大家翻译成“人话”:
第一种:合并计税,工资和奖金一起算
第二种:单独计税,工资跟奖金分开算
年终奖的两种扣税方式,对于收入不同的人群,可能会相差几千块。
这两种操作,年终奖具体能少扣多少税?
我们也给大家算了一下,如果你不想看计算过程,也可以直接跳过看最后的结论。
还是以小王为例,月工资 1 万,交五险一金要 1000 块,每月有 2000 块的专项扣除额度。今年还发了 3 万块的年终奖。
第一种操作,年终奖单独计算:
年终奖的税是:3 万 * 3% 0 = 900 元
工资部分交的税为:( 12 万 6 万 1.2万 2.4万)* 3% 0 = 720 元
总共交税:1620 元
第二种操作,年终奖和工资一起计算:
总共要交税:( 12 万 + 3 万 6 万 1.2万 2.4万)* 10% 2520 = 2880 元
可以看到,如果小王的年终奖和工资一起扣税,税率就提高一档,由原来的 3% 提高到了 10%,多交 1000 多块的税就不足为奇了。
原本,从2022年1月1日起,年终奖要跟工资一起计税。但值得高兴的是,2021年底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延续实施部分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至 2023 年底。
这对我们而言绝对是个好事!所以,今年我们还有得选,上面提到的这两种方式,大家都可以试一下。
大家拿的工资和发的年终奖都是不一样的,哪个操作对自己更有利就选哪个。
五、我买的保险,能抵税?
除了上面的 6 项专项抵扣,还有一些保险也有抵税功能。我们给大家整理如下:
由上表可见,只有这 3 类保险能抵税,但抵扣也不多。
像我们平常买的重疾险、百万医疗险、意外险、寿险、车险等都是不能抵税的。
在能抵税的保险中,比较常见的是税优健康险。它最大的优势在于可带病投保,就算得过癌症、糖尿病也能买。
不过,税优健康险能抵的税并不多,每年只能享受 2400 的税前扣除。
假设你扣完五险一金后,月薪是 1 万,有这 2400 块的免税额,每月就能少交 20 元的税,一年能省下 240 元。
关于税优健康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或者已经买了但不知道怎么操作抵税。
六、常见疑问解答
看完上面的内容,可能你对个税还有或多或少的疑问,我们整理出 4 个大家关心的问题。
1、每个月工资,扣了啥?
经常有朋友说,每月工资 1 万,到手就剩 8 千,月月肉疼,还不知道扣了些啥。
那跑掉的两千块去哪了呢?
其实,我们每月的工资,要 扣交五险一金的钱和每月预缴的个税。
如果你交的五险一金越多,到手的工资就越少。同时,我们要交的税也少了。
2、年收入不到 6 万,还要退税吗?
如果工作稳定,年收入不超过 6 万,一般不用退税,但也有例外。
比如一份月薪 1 万的工作,你干了半年,这半年是交了税的,但下半年你出去浪了,没有任何收入。
汇算下来年收入不超过 6 万,可前期国家多扣了你的税,也是要申请退税的。
半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的朋友,要记得去申请退钱。
3、换过单位工作,选哪个扣最划算?
2021 年有换过工作的朋友,在选择单位时,会出现两家公司。
其实我们选任何一家公司都可以,不会影响我们退税或补税的金额。
另外,对于需要补税的朋友,年收入在 12 万以下,或补税金额在 400 块以内,依据政策可以不补。
4、个体户也能退税吗?
个体户交税的项目是“生产经营所得”,并不是综合所得,不能通过个税APP申请。
个体户的税款基本是固定的,一般只会补税,不会产生退税,有关税的问题可以咨询税务机关。
学生兼职要交税吗
需要交税,兼职所得属于劳务报酬,个人所得到达起征点时(超过800元)就要纳税。
兼职属于劳务活动,当其单次收入不超过八百元的时候,其实不需要缴纳税款的当其单次收入超过八百元又不超四千元,其减除费用八百元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当其单次收入超过四千元,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所以,兼职劳务费个人所得税是否要缴纳,要根据个人劳务报酬而定。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