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有谁知道陕西咸阳电力局待遇怎么样
咸阳副业创收怎么管理报告称大学生返乡就业比例上升「北上广深」不香了未来就业趋势会如何
和你现在的待遇差不多,刚进去,如果是在编的就是3000左右。
不过咸阳3000元的工资,你可以生活的没什么压力,物价不高,房价也就3000多。
在北京,你看看1万多快2万的房价,还有物价,3000只是最低生活保障,根本谈不上生活质量。
如果你很喜欢策划,供电局的工作压力不大,你依然有很多时间做类似的兼职。

如果在北京的发展希望不大,可以选择回来。
如果你立志做一位IT精英,抱负很大,那回咸阳你会郁闷的,这里太安逸了,也没太多机会。

2022年底,我国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三年抗疫转入新阶段。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GDP超121万亿元,同比增长3%。统计数据表明,全国新增就业累计实现1206万人,比上年减少63万人。与此同时,产业轮动、新兴行业发展的影响仍在继续,灵活就业、副业受到更多职场人关注。随着2023年春招季的来临,白领们又面临“跳槽”或“留任”的选择。智联招聘对全国核心城市白领展开调研,重点分析与跳槽相关的各项因素,例如事业信心情况、职场生活与发展等,其中也包括对返乡就业、数字化工具影响等情况的调研。最终发布《2023春季白领跳槽指数调研报告》,希望在新时期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参考。核心发现【跳槽篇】超9成白领有跳槽意向或行为,跳槽指数3.65,高于去年服务业、房地产业盛产跳槽“行动派”北京白领跳槽指数最高,南昌职场人稳定性更强薪酬水平仍是白领跳槽的首要因素,跳槽时00后更关注自身白领求职信心指数达2.62,高于去年,4成以上职场人认为求职难销售岗位求职信心指数最高近5成白领担心失业,学习是白领应对失业焦虑的主要方式【事业篇】白领事业信心指数达3.71,高于去年,大中型企业职场人更有信心“经济大环境不明朗”是影响白领事业信心的主要因素零售快消行业白领事业信心满满,文体教育行业白领信心低迷东北“老铁”事业信心指数爆表,长三角信心稍显不足近9成白领在老家过年,未返乡者中超3成考虑回家乡工作4成以上白领担心岗位被AI工具取代,超8成白领通过学习应对挑战76%的白领表示要在新年“积极搞钱”,约7成想提升技能与竞争力报告正文【跳槽篇】超9成白领有跳槽意向或行为,跳槽指数3.65,高于去年智联招聘数据显示,今年春招季有跳槽意愿或行为的白领超9成。其中,63.3%的白领“已更新简历,找工作中”,有29.1%的白领“有意向”跳槽意向,占比高于去年的26.1%。也有3.5%的白领表示“已经收到offer,正在办离职/入职”,与去年的3.6%大体相当。综合上述数据,2023年白领跳槽指数为3.65,比2022年的3.63、2021年的3.61有所提升。这说明白领整体较去年跳槽意愿、流动性更强。服务业、房地产业盛产跳槽“行动派”从行业维度来看,受消费回暖影响,生活性服务业在2023年春节前后回暖,使相关从业人员跳槽意愿更加活络。服务业(医疗/护理/美容/保健/酒店/餐饮/旅游/度假)白领跳槽行为最为活跃,72%的白领选择了“已更新简历,找工作中”或“已经收到offer,正在办理离职/入职”。与此同时,处于调整期的房地产行业人员流动更加频繁,正在找工作和已拿到offer的白领占比共计69.6%,也成为跳槽“行动派”。北京白领跳槽指数最高,南昌职场人稳定性更强从城市维度来看,北京白领的跳槽指数最高,达到3.79,排名第一。四大一线城市中,白领跳槽指数排名第二的是深圳,跳槽指数为3.75,这两所城市与2022年同期相比,跳槽指数提高,表明一线城市人员流动性增强。南昌职场人的稳定性最强,白领跳槽指数仅为3.05,排名末位。薪酬水平仍是白领跳槽的首要因素,跳槽时00后更关注自身数据显示,2023年春季白领跳槽原因整体排序与2022年大致相当。其中,薪酬水平仍是白领跳槽的首要因素,占比达53.6%,与上一年一致。其次企业发展前景不明、福利待遇和职位晋升受限,占比均超过30%。在被问及跳槽时最看重什么时,75%的白领选择了薪酬福利,占比最高,其次是职位晋升、企业发展前景和工作生活平衡。从不同年龄的白领来看,选择薪酬福利的00后白领占比为80.4%,高于总体水平,且位居各年龄段之首。此外,00后对职位晋升、工作生活平衡、培养与学习、通勤时间长短、工作内容是否有兴趣等方面的看重程度均高于总体水平。选择企业发展前景的00后占比仅18.7%,明显低于总体的32.4%,且排在各年龄段之末。这表明,跳槽时00后立足当下,更在意自身的职业发展,也追求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但对企业的未来关注度较低。白领求职信心指数达2.62,高于去年,4成以上职场人认为求职难进入防控优化调整阶段,白领的求职信心有所提高。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3年白领求职信心指数为2.62,比2022年的2.49有较大幅度提升。分别有35.1%和12.6%的白领,认为当下找工作“有些挑战”和“非常难”,总占比为47.7%,低于2022年的总和55.4%。这表明,白领的求职信心逐步恢复。销售岗位求职信心指数最高数据显示,销售岗位认为跳槽很容易和比较容易的占比共24.8%,销售岗位白领的求职信心指数为2.76,排名各岗位第一。防控“放开”后,各行各业在“抢单”促发展,这让销售岗位有了更好的发展机会,白领求职信心增强。此外,研发和技术的求职信心指数连续两年排在前五,岗位技术含量高、竞争壁垒高的白领对跳槽更有信心。近5成白领担心失业,学习是白领应对失业焦虑的主要方式虽然白领求职信心指数比去年有所提高,但担心自己在2023年会失业的白领占比达到47.3%,高于2022年的39.8%。虽然经济开始回暖,但长期面对“不确定”的白领,对职场稳定性仍存担忧。在应对失业焦虑方面,71.6%的白领通过“学习技能,提升竞争力”缓解焦虑,占比高于2022年的68.3%,仍排在第一位。其次有63.8%的白领进行“心理调节,让自己放轻松”,占比高于去年的58.7%。此外,“兼职/副业,增加收入途径”和“努力工作,获得老板赏识” 也是应对失业焦虑的重要方式,占比分别为31.6%、30.1%,高于去年的20.4%和29.6%。【事业篇】白领事业信心指数达3.71,高于去年,大中型企业职场人更有信心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3年,白领整体取得事业成就的信心指数为3.71,高于2022年的3.61。其中,29.6%的白领对2023年的事业非常有信心,高于去年的27.1%;选择“有信心”的白领占比30.7%,高于2022年的28.5%。从企业规模上看,大中型企业的白领对2023年事业有成的信心更足。其中,10000人以上企业白领表示有信心(“非常有信心”和“有信心”)的占比为60.5%,100110000人规模的占比62.7%,高于1011000人规模(62%)和100人以下规模(57.3%)。在事业信心方面,“船大好顶浪”成为大部分白领的共识。“经济大环境不明朗”是影响白领事业信心的主要因素关于影响白领2023年事业信心的因素,60%的白领表示受“经济大环境不明朗”影响,占比高于2022年的48.4%。其次是“行业/公司发展前景不好”,占比48.2%,高于去年的43.5%。也有35.3%的白领“觉得升职加薪无望”,17.4%担心“难以适应新技能”,7.1%担心“和领导同事的关系不好”。可见,白领对2023年事业发展的预期更多的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零售快消行业白领事业信心满满,文体教育行业白领信心低迷分行业看,对于2023年事业发展最有信心的是贸易/批发/零售/租赁业/快速消费品/耐用消费品行业,以3.86的指数领跑,高于2022年的3.66,排名也从去年的第二位提升至第一。随着防控优化调整及刺激消费举措的陆续出台,零售快消行业迎来发展之春,该行业白领对2023年具有向好的预期。能源/矿产/环保行业以3.81的事业信心指数排名第二,排名相较去年同期下降一位,但比去年3.75的事业信心指数有所提高。在双碳目标指引下,传统能源企业在向绿色低碳转型,新能源行业更是蓬勃发展,从业者对未来满怀信心。与此同时,“双减”对教育行业的影响仍在持续,文体教育/工艺美术行业白领事业信心指数低至3.13,排名垫底。东北“老铁”事业信心指数爆表,长三角信心稍显不足2023年,太原白领以4.26的事业信心指数排名第一。2022年,太原生物产业增加值增长34.5%,新能源汽车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的增加值增长22%、21.9%。高速增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太原白领的事业发展巩固信心。东北“老铁”对2023年事业满怀信心,哈尔滨、长春、沈阳三大城市白领的事业信心指数分别高达4.04、4.00和3.95,排在前四名。近年来,东北逐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冬奥会带来的“冰雪风潮”也一定程度刺激了当地经济发展,白领们的事业信心得到提升。相比之下,经济更为发达的长三角地区白领事业信心稍显不足。南京白领事业信心指数仅为3.30,排名垫底,上海也以3.58排名靠后。近9成白领在老家过年,未返乡者中超3成考虑回家乡工作防疫政策调整后,许多人返乡渡过了兔年春节。在接受调研的白领中,47.7%返乡过年,39.6%工作就在家乡,共计87.3%的白领在老家过年。也有少数白领由于担心复阳或其他原因,而不愿回乡与家人团聚。在未回家过年的白领中,15.5%表示“开始思考在异地工作是否有必要”,5.5%“已经开始看家乡的工作机会”。此外,也有13.1%的白领表示“一直都有回家找工作的打算”,数据表明34.1%的未返乡白领希望回家乡工作,略高于上一年的33%,可见返乡就业已成趋势。当被问及考虑回乡工作的原因时,64.8%的白领表示“离家人更近,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35.2%认为“家乡压力较小,能够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28.2%表示“家乡城市发展势头好,能提供不错的工作机会”。4成以上白领担心岗位被AI工具取代,超8成白领通过学习应对挑战最近,新型聊天机器人模型ChatGPT上线2个月就突破了1亿月活,成为“史上用户增长最快的消费者APP”,“ChatGPT能否替代人类的工作?”成为职场人讨论的热门话题。智联招聘的调研数据显示,19%的白领表示所在岗位已经部分被数字化工具所取代,22.4%表示“很可能”被AI取代。但也有10.8%的白领信心满满,认为数字化工具完全不可能取代其所在岗位。数据显示,52%的白领愿意“学习数字化知识,让AI为我所用”,有31.9%的白领表示将“积极学习进修,争取不被AI取代”,这表示共有83.9%的白领愿意通过学习应对挑战。仅13%的白领较为佛系,表示“暂无想法,走一步看一步”。76%的白领表示要在新年“积极搞钱”,约7成想提升技能与竞争力面对2023年,大部分白领心态乐观。76%的白领选择“努力奋斗,积极搞钱”,占比高于2022年的70.5%,依旧排在首位。69.7%的白领选择“提升技能,增强竞争力”,高于去年的66.2%。24.9%的白领选择“减轻压力,重视心理健康”,高于去年的23.5%。可见,大部分白领在新的一年更积极进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3年,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是发展的主基调。通过本次报告可以看出,与去年相比,白领们的跳槽、求职、事业信心三大指数均更高。返乡就业成为白领求职新趋势,大部分白领们通过持续学习应对激烈的竞争和AI工具带来的挑战,越来越多职场人愿意积极提升自我以应对外部变局,从而更好地拥抱未来。
杨凌经济怎么样
问题一:杨陵区的经济概况 民国年间,手工业归县建设科和同业工会管理。建国后,1950年,归工商科管理,1956年改由工业科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管理;1961年归县公社工业局管理;1967年由县革委会生产组分管;1980年归县工交局管理。1982年3月归区计划经济组管理;1984年5月归区经济委员会管理;1986年3月,撤销经济委员会,成立区计划经济委员会,工业企业划归区计划经济委员会管理;1987年2月,区计划经济委员会分设,工业企业复归区经济委员会管理;1995年5月归区计划经济局管理。建国前,境内工业均以手工业生产为主,主要有木器、榨油、石工、冶铁、皮革、竹编、油漆、纺织、砖瓦、刺绣等行业,大多分布在乡村。城镇只有为数较少的几家作坊。建国后,国家对手工业、私营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对手工业实行低税、免税,在供销方面提供便利措施等,使手工业得到较快发展。1955年,境内有小型工业、手工业53家,从业人员262人,固定资产153万元,以个体经营为主,规模小。 1956年,开始组建公私合营的砖瓦厂和木器厂等企业。此后又组建杨陵机械厂,扩建了砖瓦厂、木器厂等企业。1959至1960年,先后办起生产性厂子34个,服务性单位17个。主要企业有农机修配厂、砖瓦厂、农产品综合加工厂、衣鞋缝纫、修洗染联合厂和扎花、磨面、粉房、豆腐房以及榨油、养蜂、打麻绳、编草鞋等工副业生产项目。据1959年统计,工副业总产值22.8万元,占全社工农业总产值的8%。1962年贯彻国务院“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仅保留农具修理厂、衣鞋洗染厂、席草广,其他工厂陆续撤销。三年自然灾害过后,境内的工业逐步走上了稳定发展的道路。1966年新建面粉厂、棉绒厂,1975年新建印刷厂、磷肥厂、车辆电器修理厂。至1976年,杨陵公社有企业19户,职工2800余名,上缴税金25.7万元。五泉公社有企业6户,职工220名,年产值26万元。县办的杨陵机械厂、杨陵机砖厂、杨陵木器厂等4家国营集体企业,共有职工568名,固定资产741万元,总产值184万元。1982年,全区工业总产值370.26万元,其中,全民集体所有企业总产值328.26万元,社办工业总产值为42.0万元。主要生产厂家有机械厂、木器厂、机砖厂、尼龙衫厂、综合厂、服装厂、水泥制品厂、副食品厂、酱货加工厂等;主要产品有机砖、机瓦、木器家俱、拖拉机配件、手压泵、尼龙衫、背包、自行车座套、粗铝制品和酱醋、糕点、饼干等。1985年,全区工业总产值988.9万元,是建区初期1984年的2.53倍,实现利税40.6万元。有固定资产604.7万元。1985至1987年,工业发展较快,全区先后筹建了合金材料厂、红乐饮料厂、工艺美术厂、饲料厂、五泉电石厂、燃料公司蜂窝煤厂等。至1990年,工业总产值3268万元,其中:全民工业总产值668万元,乡镇工业总产值2600万元,是1984年的8.3倍。此后,几经改革、调整、优化、组合,至1995年,全区有工业企业52个。其中,省、部属24个,区属7个,乡镇21个,从业人员4000余名。工业总产值12958万元,是1984年的33.1倍。但企业普遍存在着规模小、效益低的问题。而且,区属企业亏损的问题尤为突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工业企业的注册形式和组织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一大批小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应运而生,且效益较好;部分老企业通过改制、重组,效益下滑的势头虽有所遏制,但大面积亏损的局面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有的企业甚至被市场所淘汰。至1998年底,全区有各类工业企业366户,总产值1.79亿元,从业人员4615人。其......>>

问题二:陕西杨凌的发展怎么样 作为全国唯一的农科基地,杨凌是具有发展潜力的。
目前杨凌移动人口较多。
以我个人为例。我在陕西省咸阳市,目前在杨凌上学,学校学生多为外地移动人口。
所以从我目前的了解来看,除了饮食业之外,如果有一定的农业科研技术可以选择去杨凌继续深造。而目前的杨凌尚处于开发阶段,如果是大型企业,发展势必会遇到一些问题。
但是从现在往后推十年,杨凌的发展是无法想象的。
从杨凌镇,到杨凌区(从属于西安),再到杨凌市,随着 * 对杨凌的重视程度加深,杨凌的潜力绝对大。
如果您尚处于初期创业,并且想在杨凌发展,那么可以把经营重点放在学生这方面。
杨凌优秀的学校很多。本科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科有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鄙人不才,目前就读于杨职院。我只是想说,杨凌技术方面的人才不少。所以你可以从小型企业不断往大型企业发展,如果熬得住,或将比在陕西西安、咸阳、宝鸡等城市获得的机会要大许多。
不过也只是个人建议,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亲自来杨凌看一看。还有留意一下近几年国家给杨凌的政策。
希望对您有一些帮助。

问题三:在杨凌做什么小生意比较好点 我之前就见过一种产品,不需要美术功底,操作也很简单,网上还在一篇标题为:“装饰行业又出天才了”的新闻里报道了,确实很漂亮,去看看吧。

问题四:杨凌哪个村镇的经济发展的比较好啊 五泉镇

问题五:杨凌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 有利条件:他是一个城市的幼儿期 等待开发 投资的方向也比较多 还有就是周边小乡小镇的人比较贫穷 可以拥有一定量的廉价劳动力 同时也能带动哗围的经济发展 同时在这个地方还拥有一所比较有名的大学 一个学校可以带来的发展机遇是很大的 同时也可以就地招用他的毕业生 人才很关键 最为关键的是那里的交通比较方便 公路和铁路都很健全
不利条件:他的名字很少人知道 旧街道和老居民会影响新城市的建设自然对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在杨凌发展经济不能发展重工业 只能是轻工业等污染不大的 毕竟他的升市之前是这样的 还有就是听说哪里的 * 单位比较难缠

问题六:杨凌是做什么的 杨凌示范区享有地市级行政管理权、省级经济管理权及部分省级行政管理权。
杨凌是国家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由国家科技部等19个部委和陕西省人民 * 共同管理建设,

问题七:在西安买房好还是在杨凌买房好? 我个人认为如果你经济实力有了 在西安买房还是好的 这里发展肯定比杨凌好 如果你买的方地方选好了 以后可以升值 租出去或者卖出去一定有得赚 但一定是选好地方 如果现在没有那么好的条件 根据实际情况了 我不是什么房产经纪人 仔细看看你的补充我觉得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还是要自己决定的

问题八:怎么样才能申请购买杨凌经济适用房 申请人持以下3种证件(夫妇双方的本市城镇居民常住户口证件;夫妇双方身份证及婚姻证明材料;现住房权属证书或租赁合同)到居住地所在的区住房委员会办公室登记并领取购房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
●申请人如实填写申请表,经审核(有工作单位的人员由单位审核,无工作单位的人员由街道办事处审核)、签署意见后再递交到居住地所在的区住房委员会办公室;
●区住房委员会办公室对初审符合条件的申请人进行核实并组织公示。经公示无异议,签署公示意见;
●申请人向市住房委员会办公室递交区房委办签署公示意见后的申请表;
●市住房委员会办公室对申请人的情况进行核准,并确认限购面积,然后向申请人开具《成都市购买经济适用住房资格认定通知》;
●申请人持《成都市购买经济适用住房资格认定通知》选择开发建设单位办理购房手续。

问题九:杨凌经济适用房现在售价多少? 经济适用房采取保本微利的原则出售, * 监督。
第二十条 确定经济适用住房的价格应当以保本微利为原则。其销售基准价格及浮动幅度,由有定价权的价格主管部门会同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依据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管理的有关规定,在综合考虑建设、管理成本和利润的基础上确定并向社会公布。房地产开发企业实施的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利润率按不高于3%核定;市、县人民 * 直接组织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只能按成本价销售,不得有利润。
第二十一条 经济适用住房销售应当实行明码标价,销售价格不得高于基准价格及上浮幅度,不得在标价之外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确定后应当向社会公布。价格主管部门应依法进行监督管理。

问题十:杨凌在哪个城市? 杨陵,最早是因隋文帝杨坚的安寝地坐落于此而得名。古属有邰.
历史上一直隶属于陕西省武功县.随武功变更而变更.
1983年武功县杨公社,杨陵镇和扶风县五泉公社成立新的杨陵区,隶属咸阳市。
1997年杨凌示范区成立时,考虑到投资者的心理问题,也寓意示范区志向高远,就将“陵墓”的“陵”改成了“壮志凌云”的“凌”。(另一种说法是领导人在给示范区的题词中写成了别字“凌”,最后迫不得已中而“急中生智”,以此作为了其改名的“合理”解释。)
国务院在设立杨凌示范区的批复中确定:杨凌示范区采用省部共建的领导和管理体制,由国家20个部委和陕西省共同管理和建设。杨凌示范区享有地市级行政管理权、省级经济管理权及部分省级行政管理权。享受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国家对农业的倾斜扶持政策以及西部大开发的各项优惠政策。
杨凌示范区成立后原属咸阳市的杨陵区划归示范区管理和领导,但在行政区划上仍属咸阳市。从 * 这个层面上,杨陵区和咸阳市已经完全脱钩了,但是直到现在,杨陵区 * 发的文件仍然用的是“咸阳市杨陵区人民 * ”的印章。“严格意义上示范区管委会本身不属于一级 * ,示范区没有设立法院和检察院,杨凌示范区内的相关事宜归杨陵区法院和杨陵区检察院处理,而这两家单位的上级单位是咸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咸阳市人民检察院。”
“杨凌”、“杨陵”的这种交叉与混淆,不只是存在于普通老百姓当中,在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和杨陵区 * 的工作人员,有许多也说不清楚两者的区分。“示范区的面积94平方公里,管辖范围与下辖的杨陵区完全重叠。像这种情况在全国恐怕绝无仅有。”由于体制上还没有完全理顺,“凌”、“陵”经常会给人产生困惑,对此,杨凌示范区表示,管委会一直努力推动解决杨凌示范区的行政区划问题,“凌”与“陵”总有一天会统一。

声明:本站文章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微信:zxce87 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