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岁在国企感觉快呆不下去了怎么办
39岁有房有工作有副业“35岁之后成了职场最不欢迎的人”
我在34岁时离开国企,当时我所在单位如日中天,所以那时离开比较容易。现在出来三年了,我的选择或许能给你一些建议。 1.国企的安全感和归宿感,是外面最好的企业都给不了的。如果准备离开,就要做好准备未来心理上的不安全感; 3.不要在走投无路时离职。如果离职是在最低落的时候,不妨努力在现有岗位上先寻找突破。比如人际关系,升职机会,项目方向等努力改变自己,做出成绩后再以更高姿态离职。如果在体制内搞不定这些,出来不会更好。我曾经把所在的国企体制内当做是一所大学,只有这里能在给我们安全感的同时不断让我们试错,一旦做出成绩就在高位离开才是更好的选择。 您今年39了,已经错过离开的最好时机。所以你的选择我以切身体会有两点建议: A 在现有岗位上突破自己,找到关键自身问题后想办法做出改变,不升职也想办法找个能独当一面的项目做点成绩出来,如果做不到不要轻易离职。出来以后没有兜底,会追悔莫及。 B 改变心态,不争不抢。年龄到了内部机会没有升职机会,但是这个年龄可以靠资历想办法寻求二线养老岗位,然后发现副业或者接受现实,也是种活法。 谢谢你的邀请,有幸回答你的问题。 常言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憾,今年的你已三十九岁,其实也是步不憾之年。不憾,不憾,人生本以收获,为人处事,干净利索,雷厉风行不寂寞。成家立业风生水起,是很多年轻人的楷模,也是此年段最值得骄傲的人生旅程黄金碑座。 从校门进入 社会 也该有十五年之多,无论工作能力、经验,经济积累,人脉关系没有一车皮,起码也有百来箩。 时代在进步,知识在更新。一个企业,一个员工,由于,受经济 社会 的冲击,市场竞争激烈,旧的经济模式已倒入废水河。以前是市场经济,现在是走分享经济;过去讲职业,现在讲选择。一夜能造就百万富翁,一个月能催跨一个集团公司。经济越发展,竞争越激烈,生产资料的高速发展跟市场需求是分不开的,它更需要先进的生产力,而生产力最基础的是劳动者,劳动者技能强与弱,关系到企业利润的厚与薄、盈与亏。 现自已感觉到在国企快呆不下去,按你所说有二种可能: 一,该企业面临倒闭破产,在整个经济洪流中,经不起风浪冲击,触礁在所难免。比方说,该企业是手机制造业,所生产的手机,先不说质量和造型。由于,过去市场走红,大量生产(4G系列),产品积压,生产资金屯积滞转。而今,手机已进入5G,相应网络已配置完善且已运行。4G产品,在本国市场业已进入博物馆。企业失去竞争,积压产品又没有寻找其它市场,大量的商品积压,使企业失去再生产的能力,破产在所难免。更何况6G也已处于研究阶段。 二,你本人的能力,正如4G手机一样,知识,生产技能、管理水平,市场洞察能力等等,跟不上与时俱进的经济步伐。假设,你所处的国企,国家又重注血液(货币),让其复生。但你的劳动技能以之不相适应,正如4G与5G。那么,你不是呆不去的感觉,而是已被淘汰的对象。另外,工资、待遇、升职等问题也有可能是你呆不去的原因。这要自已决定,跳槽后是否比现在的职业更好,只有你自已最清楚。 所以,职业与选择,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它是客观规律的必然趋势。是每个人都必须清醒地去认识和重新学习知识的当务之急。 “适其物者生存,不适其物者淘汰”优生劣汰,是进化论之精华。 认识自已,尊重知识,重视人才,脚踏实地,是适应 社会 最基本的理性认识。量力而行,切勿拨禾助长,做自已没有把握的事,最终是竹篮提水,虚度韶华。……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有帮助。 想弄明白一件事情:你在北京有房,孩子有北京户口,你为什么跑到东北三线小城市里,还把孩子带过去?与其你考虑单位让你转业务感到害怕,还有感到混不下去的焦虑,为什么不换一个思路?你可以到北京找工作,带孩子定居在北京,过好自己的下半生不好吗? 第一,初步判断,东北三线城市央企,估计是央企在东北三线城市的基层单位吧。比如,中石油在大庆的大庆油田,中移动在东北城市的分公司,等等。东北三线城市,没有听说有什么独立的央企。二线的长春等之类的大城市,有 汽车 央企。还有就是一个鞍钢了。 第二,你39岁单身妈妈带一个娃,月薪8000元,已经属于高水平,尤其是在东北那嘎达。年收入20万,已经在三线城市如鱼得水了。所以,你在东北三线城市,让自己的孩子上最好的学校。说明你的生活质量还是非常高的。你的焦虑来自于,职业发展上的瓶颈,只会自己专业上的业务,单位调整业务,感到自己适应不了。关键点在这里吧。 第三,找到关键点,我这里有三点建议: 一是千万不要辞职。39岁的女职工,尤其是央企里的螺丝钉,专业面非常窄,你到 社会 上根本用不到。实话实说,你到 社会 是很难挣到月薪8000的。尤其是在东北,除了央企,还有啥企业这么好呢。离开金窝窝,那是犯傻。 二是39岁了中年女职员,如果没有被提拔,这一辈子就这样了,别指望再提拔了,年龄已经过线了。不就是换一个业务吗?你怕什么呢?没人能辞退你吧,你做好做差一个样,工资一分钱不少你的。你不会做,慢慢学呗,大不了转成人人都会做的后勤岗,工资也不会少,更清闲自在。这个年龄了,不如混一混,找个机会,提前退养吧,如果待遇不错的话。 三是你能不能换一个思路。从你的描述看,你的专业能力还是很强的,只是业务不受上司重视。你在北京有房子,你可以尝试着调动到北京的相关单位,比如,中石油的在京单位,你有房子孩子有户口,比较稳定,许多单位还是喜欢用你的。如果调动不成,你可以应聘到在京的一些相关民企,只要你降低一点期望值,凭你的专业,还是可以聘用的,许多北京的民企喜欢聘用央企的基层专业人才,便宜、稳定、好用,技术也过硬。你带着孩子定居到北京去,再找一个老公,好好过日子不行吗?怕啥呀。 继续留下来。 我老婆在国企,曾经也想辞职不干了,为啥呢?和其他单位的领导吵架。过得不开心了。 被我劝住了。 1、我说你在这里和别人吵,出去工作了就不和别人吵了么? 2、我说你是因工作上的事情,完全可以认为是工作观点分歧。 3、顶多算沟通方式比较差,但都是为了公司的工作。 4、你没有犯错,只要你不主动辞职,对方也无法拿你怎么样。 经过多年努力,业务逐渐精进,已是公司业务骨干。 我也要在39这年离开国企了。收入一降再降,事情越来越多,还有26年才退休,真不敢想象未来收入水平,养老金水平。目前有个底薪是目前收入2倍的私企,想去试试。 我28岁以科级干部身份离开体制,后自己在外闯荡,想必我的经历能给老大哥一些意见。 先说说离开国企的问题,说实话,外面没有那么丰富多彩,也不一定能展示自己的才能。所以离开的话要考虑如何挣钱,怎么解决家庭生活的财务开支,毕竟对家庭负责。 再说一下不离开的问题,可能老哥你工作不顺,进步无望,收入不太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导致每天工作不顺心,心里不痛快。 所以,先不要辞职,积极的调整自己心态,工作上做到无欲无求。然后一门心思开展副业,自己挣工作外的钱。过一段时间,再决定自己的路。 切记,认识时候都给自己留后路! 你现在已经39岁了,在职场的竞争力已经小了很多,你能在国企做,还是继续做下去,毕竟出来后找的工作也不一定就比现在的要强,风险还是挺大的。 我就是一个现实的反面例子,我去年辞职出来创业,在出来之前我在一家外企工作,轻松收入还不错,就是想再拼搏一下,裸辞出来了,创业后的艰辛就不说了,最主要的是没赚到钱,现在快做不下去了,回想起来自己决定太草率了,还是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比较好。 所以我还是建议你多考虑考虑。 根据题主的描述,公子觉得题主应该做梳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在东北三线城市和在一线城市生活差别很多,是不是能适应 首先,在东北三线城市月薪8000,加上年终奖以及理财收入,到月薪20万,相对来说,是非常不错的收入。相信这也是题主能够让孩子读三线城市最好小学的资本。 但是同样的收入,放到北京这样子的一线城市,就不算高了,因为北京的生活开销要远大于三线城市。 这样如果题主去北京,就意味着净收入(净收入=收入开支)是减少的,也就是说自己的生活质量会下降,题主要想清楚自己能不能够适应这样的变化。 其次,题主作为一个单身妈妈带孩子,可能在三线城市的国企,能够抽出时间自己带。但是,到了北京,新工作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适应,再加上通勤时间,很有可能题主是没有办法自己照顾孩子的。这样就不得不请保姆,无形中增加了开销不说,孩子也不一定更够适应。 所以,换工作、换城市是一个比较大的事情,题主要理智的思考好自己和孩子是不是能够适应。 二、在自己专业领域积累多年人脉技术,这些资源自己是不是可以利用 题主虽然在国企发展并不好,但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积累了多年的人脉技术。 我相信这对于一个39岁女性来说,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特别是在东北三线城市,给往往更注重人情的地方。 所以,题主不一定非要去北京,更不一定非要马上离开国企。 完全可以利用自己在国企空闲的时间以及自己积攒的人脉做一些自己的生意或者开始创业。等生意/创业做的不错的时候,再考虑离职也不晚。 三、转行做业务也是一个好的选择 一般来说,不论什么样的公司,业务往往是公司最核心的部门,因为他们是给公司赚钱的部门,往往收入更多,受到的重视也更多。所以,在公子看来做业务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原因如下: 根据题主描述,自己不想做业务大概率是觉得自己的专业用不上,感觉浪费。 其实现在专业不对口是常态,而且很多用人单位,往往更看中一个人的能力和资源,所以题主完全没有必要局限。 业务做好了收入往往是高于拿普通工资岗位的。所以,题主在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去尝试,赚更多的钱没什么不好。 业务因为涉及到要拜访客户等,往往没有上下班打卡的要求,这样对题主来说也是一个好事情,可以用更多的时间陪孩子。 综上,离开三线城市国企,换到一线城市重新开始是一个大事情,题主要综合做梳理再做决定。 在国企待不下了,你首先要反思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从主观找原因。找出原因后要作相应的改变,是人际关系没有处理好,就学习如何更好的和同事领导相处;是自己业务不精,就多花时间钻研业务;一般人主要是以上两点给自己造成的烦恼。 其次你要分析一旦自己离开国企有什么生存手段。不可以盲目辞职,一定是在已经有了下家或其他的生存手段才能考虑辞职。 你还要思考自己身体如何?还能拼搏多少年?我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打拼还是不熟悉的领域,我的优势是什么?我的劣势是什么?这些你都得思考,思考以后你评估一下辞职以后有没有比原来会有更大的提高。如果没有或几率很小就不建议辞职,可以在原单位加强学习提升自己,针对自己的问题作出了改变你一定会进步。这样比盲目辞职要强。 最后建议中年人:就算人到中年但是梦想激情不可少,认清自己,锻炼好身体,好好拼搏,处理好各种关系,在工作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专注一点向纵深发展,你终将有成就自己的一天。中年辞职不易,辞职前要提前作好思想准备,作好后期职业规划,不可冲动或盲目辞职。 从我过往多年的生涯管理历练来看,我觉得国企很难呆下去,关键是:发现你的长期优势。
从题主的困境来看,女,39岁,单身,专业领域多年,在企业并没有发展很好,看似好像没有希望了,已经过了企业跳槽的生死线,很难向上突破,但是越是这个时刻,我觉得越要从以下几点去思考你未来的出路。
1.你的性格的优势是什么?
不同的性格决定不同的职业命运,如果你性格中敢于冒险,敢于向前冲,并且理性思维和领导魄力非常强,你可以大胆的走出来,去追寻你热爱的事业,但是如果你性格求稳,知足常乐,你可以寻求一份安稳的职业,保证衣食无忧即可。
2.你的能力优势是什么?
每个人的能力曲线差异很大,你的能力擅长点是什么?打个比方,你的专业能力很强,那么你的逻辑和思维能力不错,你的管理能力很强,那么你的统筹能力和协调能力会比较不错,挖掘你的优势点,同时避免你的短板。
3.你的优势组合是什么? 你的优势组合是什么?你的性格和能力优势排序,形成你的优势组合,并且因此定位你的未来路径,你会看到一个全新的方向。
所以,39岁开始觉醒,并不晚,挖掘你的优势,成就你的未来。
一、正值黄金年龄的中年人,开始被职场抛弃
一般来说,在一个行业做的时间越长,工作经验就会越丰富,在职场上自然更加吃香,比如医生、会计、教师、律师这些职业,“越老越吃香”。
但很多私企打工人的待遇就并非如此,就像下面三位朋友:
1、梁先生(39岁,某大厂程序员)
准备在过年前把项目交付了,能过个肥年。没想到公司12月撤掉了整个项目组,一把年纪被“毕业”了。
2、李女士(35岁,某央企设计师)
毕业后就一直在这家公司上班,去年休完产假回来,就被降薪裁员。现在空窗了几个月,面试了十来次,都没有下文。
3、王姐(40岁,某大型企业HR)
想试试更大的平台,我一冲动就裸辞了。没想到现在的环境变得这么残酷,要么嫌我年纪大了,要么给不了老东家的薪资,唉!
这几年大环境不好,许多公司都在降本增效,降薪、裁员自然不在少数。
特别是35岁往上的中年人,工资高、还要分心兼顾家庭,自然成了优先考虑的“优化”对象。
于是,网上有人评论道:“35岁之前,是人力资源;35岁之后,是人力成本。”
知乎平台有数据统计,2023年,“年龄危机”关键词搜索指数同比增长146.42%。
可见,35岁中年危机,似乎每个人都没法完全避开。
那万一“中年危机”降临到我们自己头上,能做些什么呢?
二、人到中年失业了,该怎么办?
人到了中年,突然失去工作,意味着收入现金流中断;但上有老下有小,房贷车贷也不少,压力一下子就大起来了。那有什么办法能缓解焦虑呢?
1、重新规划家庭开支
说到家庭开支,像孩子的教育费、老人赡养费、房贷车贷都是固定支出,是很难消费降级的。
但日常消耗品、衣服、护肤品之类的,咱们也能尽量选择平替。例如:
以前用的是大几千的进口护肤品,现在几百元的国货平替也很香;以前全家每年至少一次的出国旅行,现在去公园露营性价比更高;以前只买大牌包包,现在发现十来块的帆布袋更实用;……
除了消费降级之外,我们也可以尽可能“开源”。
如果当下不能快速找到好工作,也可以看看目前自己能做些什么,先确保有一些经济收入,再慢慢找适合自己的长期工作。
如线上做写作或设计的兼职,线下可以跑滴滴、送外卖、摆小摊,总有办法能搞到钱。
2、社保不要断
虽然失业了,收入会受到影响,我们得开源节流;但社保是国家给我们最最基础的保障,特别是养老和医疗,是万万不能断缴的。
养老保险交满一定年限,到了退休年纪就能每月领到一笔退休金;而医保能报销医疗费用,帮我们减轻负担。
如果没有工作单位,可以考虑以灵活就业身份交职工社保,以后能享受到的养老待遇、医保报销比例也会更高。
不过,这种交法,每月的费用会贵些,可能有些朋友会觉得压力较大,那就可以选择交居民社保,有几百到几千不等的多个档次可选。
那说了这么多,对于还没到35岁的年轻人来说,有什么防御措施,能让自己安稳躲过“中年危机”呢?
三、做好哪些准备,才能躲过“中年危机”?
想要躲过“中年危机”,或者减少它带来的伤害,或许我们可以参考下面3种办法:
1、有自己的职业增长曲线
对大多数人来说,工资就是唯一的收入来源;一旦失业,就意味着现金流中断了。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大家可以研究下自己的“第二职业增长曲线”,说简单点就是“搞副业”。
毕竟,若是副业搞得好、能成功变现,即便未来哪天失业了,也能保证有收入来源,甚至可以转成主业。
比如小张,主业是婚庆摄影师,因为喜欢小动物,于是副业选择做宠物写真。
去年,上班的婚庆公司解散后,他索性将副业转为主业,年底还成立了自己的宠物写真馆,生意红红火火。
所以,大家在做好主业工作之余,不妨也充分开发一下自己的专业技能、兴趣爱好、人脉资源,为自己做好两手准备。
2、攒一笔“小金库”
有人说,年轻的时候,难的不是赚钱,而是攒下钱。
确实,年轻时赚钱能力强,但花钱能力也不弱,每个月都攒不下来几个钱。
有些朋友会借助一些工具来攒钱,比如支付宝上就有笔笔攒、蚂蚁星愿等储蓄工具。
但这毕竟属于短期储蓄,而且取钱非常方便。若是哪天冲动消费,把钱都取出来全花光了,那就前功尽弃了。
还有些朋友,通过买储蓄险的方式,给自己提前规划一笔“失业金”,即便日后遭遇中年危机,也不用担心收入骤降。
比如28岁的小周,选择了快返型年金。因为这类产品前期增值快,通常在投保后第5、6年就能开始领钱;就算中年失业了,他每年也能稳定领到一笔钱。
而刚工作两年的小兰,选择了增额终身寿;当奖金发得多时,她能追加一笔保费,多存一点钱。等已交保费超过现金价值后,她可以通过“减保”的方式从里面取钱。
不过,具体选择哪种攒钱方式,还是得看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就好。
3、提前配置好风险保障
随着年龄增长,很多朋友都调侃“不敢去体检”、“不敢看检查报告”。原因很简单,怕身体变差、怕生大病,更怕大病带来的经济负担。
因此,我们可以尽早为自己配置一些健康保障,提前转移大病风险:
百万医疗险:经过医保报销后,超过1万的住院医疗费基本都能报销,还能报销昂贵的特效药。重疾险:得了合同约定的疾病,能直接赔一大笔钱,弥补治病期间的收入损失、生活费。
建议大家趁着年轻买,一来是身体比较健康,能选择的产品更多;二来保费也会更加便宜。
比如男性买50万保额的达尔文8号,选择保终身、分30年交。若25岁投保,每年保费为4655元;若35岁投保,每年保费则为6345元,贵了1690元。
未来变幻莫测,我们能做的只有提前做好准备,当中年危机来临时,才不至于对自己的生活造成太大影响。
在有些国企里为什么还有人可以摸鱼
摸鱼,算是乖的了,还有挂名吃空饷的呢?有些领导人员的老婆、女儿或儿媳,找个福利待遇好的单位,挂个名,几乎不来“摸鱼”。尤其是孩子高考前一两年,直接离岗去陪读了。女儿、儿媳生孩子,前后一两年你在公司见不到人的。普通员工也攀比呀,你们不上班,我们就摸鱼。摸鱼,人到心不在,工资奖金不少,就等于赚了,虽然工资低,但是按照时薪和付出,性价比高呀。
有一家能源企业,效益好的时候,呼呼地招人。最近几年效益逐年下降,人满为患,人浮于事。工资都能保证,但奖金要跟着效益走,效益不好,奖金时有时没有。工作量严重不饱和,记得有一个检查简单上写着:某些员工闲得无聊,用手抠桌子,把桌子都抠出一个洞。人家鲁迅在桌子上刻个“早”字,你们能把桌子抠出洞。因为这些基层单位都装了智能视频系统,领导坐在办公室里,喝着茶可以随时监控。基层员工不能脱岗出去玩,就坐在桌子边,又不能干别的,抠桌子打发时间,“摸鱼”境界,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为什么国企有很多人都在摸鱼?其实,这个结论是不对的。用正确的表述方式是,绝大多数员工都是积极努力、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但是也不能否认,极个别员工偶尔有摸鱼现象,这个现象也不平衡,在不同单位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下面,写点实事求是的话:第一,国企之间差异性很大。不能用一把尺子量所有的国企。有的国企特别忙,每天都像搞大会战,比如,大干一百天,产量上一万;百日攻坚大行动;百日劳动竞赛,等等。阶段性搞大会战、大攻坚、大冲刺,还是比较忙的。有的国企特别惨淡,没有事做呀,上面也不能让它做事呀,一开机器就赔钱,还不如停工停产,宁愿贷款发工资,你们也别开工,机器一响,哗哗亏损。第二,国企内部岗位之间差异性很大。有些部门没有摸鱼这个概念,比如,销售人员,本来实行的就是不定时工作制。对于行政、管理、财务、党政、群团等部门,是需要卡点上下班的。但是,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由于工作量不同、人员配置量不同、人员能力素质不同,忙闲程度不一样的。比如,有的企业党群部门清闲,有的企业党群部门最忙;有的企业财务不忙,有的企业财务死累。举个例子,我们甲公司接的都是大单,一年没几单,财务闲得要死。乙公司接的都是小单,一年几千单,挣不了几个钱吧,忙得要死。第三,国企岗位上人员分化严重。国企单位,其实就四类人:第一类就是上级的亲属,第二类就是本企业员工的亲属,第三类就是校招进来的没背景的大学生,第四类就是外包或劳务派遣的人员,从事又脏又累的基层工作。按照这个“鄙视链”就知道“摸鱼”的链条了。第四,国企员工的年龄分化的问题。国企的年龄划分,一点也不比那些互联网、高科技公司残酷。私企35岁上清退,国企搞年轻化,34岁现象、39岁现象、44岁现象、49岁现象、54岁现象,就是按照职级进行了年轻划线。比如,34岁以上基本就不再提拔为副科级职位,44岁基本就不再提拔副处级职位了。你到了年龄,晋升无望,你想干活,上级也不让你干活啊,你把活都做了,新提拔的年轻人做什么?你不做事,就是对年轻化的最大支持。你过了年龄线,摸鱼,就是对年轻人最大的爱护。第五,年轻员工的个性化最求的差异化。2010年之后,年轻员工中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原来,年轻人都挺上进的,朝气蓬勃的。现在,分成了两派。价值观和幸福感完全变了。有一派就是,平平淡淡、平平安安过一辈子就是幸福,人生就是有价值的。这类人仿佛像开了光一样,解脱了,不再追求上进,只完成本职工作,多一点事也不做,加班,给三倍工资也不要。评先进、搞活动、参加比赛、评职称、写稿子、谈个心得体会,统统不参加。有一派,尤其是从农村来的大学生,没房没车没男女朋友,在城市扎根只能靠提职加薪,他们还弘扬优秀传统的,积极努力,想扭转人生。第六,各种二代寻找养老场所。比如,在京的一些央企国企好单位,被人戏称是后花园。工作稳定,薪酬福利优越,管理宽松,上班有通勤车,一天三顿有免费的食堂自助餐。很多有钱有权家里的孩子,上班就是找个事情做,开着奔驰宝马保时捷卡宴的这群孩子,根本不在乎提职加薪,就是别让自己去社会上惹事败家,他们不想上进,不思进取,上班当然就是摸鱼了。家里有好几套房子,存款够两辈子用,家里不图孩子做事业,就图安安全全地生活。第七,各种副业兴起造成的现象。以前做点事,要受时间、空间的物理限制。现在是互联网经济,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呈现成去中心化的趋势。什么意思呢?在单位,上级领导就是中心化的,你的命运是掌握在他们集体研究之手里的。互联网经济的特点是去中心化,你不需要讨好所有人,只需要有一些粉丝喜欢你就可以了,就足够你赚一波的啦。很多国企员工,上升无望,辞职不舍,干脆搞兼职,多赚钱才是王道。上班就是最好的兼职方式呀,写自媒体、做微商、做电商、做短视频、做咸鱼等等,赚一点是一点,感觉利用公家时间赚外快,双倍的获得感。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