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不在家工作副业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先说一下教科书上的观点:
1.土地兼并:地主加紧了对农民的盘剥
2.自然灾害:18401850年,广东、广西和全国许多地区,水灾、旱灾、蝗灾,连年不断,广大农民家破人亡,陷入绝境。农民反抗斗争多达110次。
3.战争赔款: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将大笔军费和巨额赔款,全部转嫁给劳动人民。由于五口通商,外国的工业产品涌进中国,质高价廉的工业产品,排斥了中国传统的家庭副业和手工业,使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失去生计。 特别是两广地区,由于受到鸦片战争的直接冲击,社会动荡更为激烈。
4.洪秀全被《劝世良言》中的单一神权思想和基督教的平等观所吸引,把基督教的平等观和中国农民的“天下太平”、“人人平等”的平均思想结合起来,从农民阶级的要求和利益出发,先后撰写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和《原道觉世训》。
5.冯云山在紫荆山区的广大贫苦农民和烧炭工人中,宣传反清思想,开展拜上帝会的组织工作。1849年,拜上帝会众已达万余人。1850年前后,拜上帝会与地主团练的冲突日趋尖锐,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酝酿和发动的。
但是,我认为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而根本的原因是清朝人口过多而土地面积少。至
于各种起义或者革命的口号,并不会号召起那么多的人参预的,中国深受儒家文化
的影响,人民的忍耐力是高的出奇的。所以,人口问题和自然灾害,才是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清朝晚期,农民起事多为求生存的抗争,与人口过剩所引发的问题是有关联的,太平天国革命的发生也是由于人口过剩而引起。
中国现在依然受人口问题的困扰,古代是农民战争来调剂人口问题,现在呢,我认为
提高教育水平来控制人口才是正道,单独的计划生育政策无法改变受教育程度不高
者的传统观念的。
人口问题,中国的康熙倒是发现了,认为“户口虽增而土田并无所增” 《清圣祖实录》卷240 ,可是英明如他,除了感叹“朕常以为忧也”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编 《康熙起居注》 之外也没有任何法子。乾隆在位时,也学着祖父的样子“朕甚忧之” 《清高宗御制诗文全集?御制诗四集》卷93 。乾隆帝发愁的同时,大清有个叫洪亮吉的学者,也在发愁,并且因此而被人称为中国的马尔萨斯,问题是这中国的马尔萨斯所能想出的高招仍然可能导致生育的增长,他的措施如下:垦荒、移民、减税、防止土地兼并、艰苦朴素、开仓济民等。总之,这些最英明的帝王与学者,怎么着也不会想到限制生育这一条路上去。
事实上,康乾盛世后期,大清的人口问题已经影响到社会秩序了,嘉庆一上任,面对的就是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局面,规模比较大的有白莲教起义、天地会起义、天理教起义。所以说,农民起义就需要两个前提:其一,二三百年的和平让人口达到农业所能承受的极限。其二,大面积的天灾突然出现,成为压垮中国农业社会旧有秩序这一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中国人口问题很不幸地验证了马尔萨斯的理论,人口达到一定的极限,战争、瘟疫和其它灾难就会成为减少人口的最后的措施,贫困也就成了全体中国农民不可避免的命运。 人口的剧增造成环境的破坏,环境的破坏造成大面积的天灾突然出现。酿成自然灾害的人为因素主要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这与人口的激增有很大的关系。面对人口压力,人们只能加速向自然界的索取。归根结底,大清的人口问题已经影响到社会秩序了
在康熙二十九年,全国人口1 忆多。十年后估计增长到1.5 亿,在完成统一的1759年刚突破2 亿。此后清朝的领土再也没有任何增加,但人口数量却持续上升,在太平天国起义前夕的道光三十年(1850年)达到了4.3 亿,比1750年不止翻了一番。在这样空前巨大的人口压力下,清朝没有开疆拓土,也没有实施边疆地区的开发,对新疆地区虽有一定规模的移民,但大多属于军事驻屯和罪犯流放,到1950年为止总数不超过50万。所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越来越下降,4 亿多人口完全是依靠本国生产的食物供养的。
耳食录文言文皮先生翻译
1. 耳食录皮先生翻译 翻译:有个姓皮的先生,生性鲁莽而且好奇。钦慕愚公的移山行为,说:“愚公九十岁了,我的年龄才是他的一半。太行山、王屋山,这么又高又广的山,他尚且能够移走,我怎么不试试移走小点的山呢?” 野外有个土丘。皮先生带领两个儿子扛着土筐拿着簸箕,从早到晚开垦土丘,打算搬走它。有人笑着劝止他说:“愚公的故事,是《列子》里边的寓言。那是因为太行山、王屋山阻挡了愚公让他转很多的路,所以愚公打算铲平大山。现在这个小土丘,处于平原上边,居住在这里的人也不觉得它挡住了房子,走路的人也不觉得它堵了路,在这里埋葬死者也不觉得它影响了墓穴,种庄稼也没有干扰你家的土壤,它处在这里已经很合适(已经没给你造成麻烦)了。你还想怎么样?而且这座土丘,高度只不过一人多高。宽度只不过几亩大小,铲平它也不足以说明你的力气大,搬掉它也不足以说明你的能力,从这上边迈过去就像拔掉一根头发一样容易。你又不是不知道,你这样做是为什么?”皮先生不听。开垦了一个月,把土运到溪中,溪水被土堵住了。 这年出现了旱情,溪水干涸了。溪水东边的农民,天地的不到灌溉,禾苗就要枯死了。都认为是皮先生断绝了水源,大家一起到他家门前吵闹。皮先生害怕了,连忙挖出溪沟里的土倒在溪上,又成了一座土丘。看到的人都笑着对皮先生说:“你真有夸娥氏(古代神话人物,力大无穷)的力气啊(其实是挖苦他)!” 原文: 有皮先生者,鲁而好奇。慕愚公之移山也。野有丘。率二子荷畚操箕,旦夕垦之,而欲以徙之。或笑止之曰:“愚公事,彼为其塞出入之迂也,故欲平其险。今此培塿①者,处于广漠之墟,居焉而不障于庐,行焉而不壅于途,种莳②焉而不浸子之田壤,亦既避子之巧矣。子何为者?且是丘也,高仅可隐。广不及数亩之宫,平之不足以夸力,去之不足以鸣能,过之者如去毛发焉。而曾莫之知也,子何为者?”弗听。垦之期月,运土于溪中,溪为之塞。 是岁旱,溪涸。溪右③之农,其田弗溉焉,苗且槁。以先生绝其源也,相与哄诸其门。先生惧,亟出溪中土置溪上,复成一丘。见者笑谓先生曰:“此夸娥氏之力也! 2. 《皮先生学愚公》的翻译 《皮先生学愚公》译文: 有个姓皮的先生,生性鲁莽而且好奇。 钦慕愚公的移山行为,说:“愚公九十岁了,我的年龄才是他的一半。太行山、王屋山,这么又高又广的山,他尚且能够移走,我怎么不试试移走小点的山呢?” 野外有个土丘。 皮先生带领两个儿子扛着土筐拿着簸箕,从早到晚开垦土丘,打算搬走它。有人笑着劝止他说:“愚公的故事,是《列子》里边的寓言。 那是因为太行山、王屋山阻挡了愚公让他转很多的路,所以愚公打算铲平大山。现在这个小土丘,处于平原上边,居住在这里的人也不觉得它挡住了房子,走路的人也不觉得它堵了路,在这里埋葬死者也不觉得它影响了墓穴,种庄稼也没有干扰你家的土壤,它处在这里已经很合适(已经没给你造成麻烦)了。 你还想怎么样?而且这座土丘,高度只不过一人多高。宽度只不过几亩大小,铲平它也不足以说明你的力气大,搬掉它也不足以说明你的能力,从这上边迈过去就像拔掉一根头发一样容易。 你难道不知道吗,你这样做是为什么?”皮先生不听。开垦了一个月,把土运到溪中,溪水被土堵住了。 这年出现了旱情,溪水干涸了。溪水西边的农民,田地得不到灌溉,禾苗就要枯死了。 都认为是皮先生断绝了水源,大家一起到他家门前吵闹。 皮先生害怕了,连忙挖出溪沟里的土倒在溪上,又成了一座土丘。 看到的人都笑着对皮先生说:“你真有夸娥氏(古代神话人物,力大无穷)的力气啊(其实是挖苦他)!” 《皮先生学愚公》原文: 有皮先生者,鲁而好奇。慕愚公之移山也,而曰:“愚公年九十,我始半之。 太行、王屋若是其高而广也,而可移;我盍试其少者?” 野有丘。率二子荷畚操箕,旦夕垦之,而欲以徙之。 或笑止之曰:“愚公事,《列子》寓言耳;且彼为其塞出入之迂也,故欲平其险。今此培塿者,处于广漠之墟,居焉而不障于庐,行焉而不壅于途,葬焉而不窒于墓,种莳焉而不浸于子之田壤,亦既避子之巧矣。 子何为者?且是丘也,高仅可隐,广不及数亩之宫,平之不足以夸力,去之不足以鸣能,过之者如去毛发焉。而曾莫之知也,子何为者?”弗听,垦之期月,运土于溪中,溪为之塞。 是岁旱,溪涸。溪右之农,其田弗溉焉,苗且槁。 以先生绝其源也,相与哄诸其门。先生惧,亟出溪中土置溪上,复成一丘。 见者笑谓先生曰:“此夸娥氏之力也!” 作者简介 乐钧(17661814,一说1816卒),原名宫谱,字效堂,一字元淑,号莲裳,别号梦花。江西抚州府临川长宁高坪村(今属金溪县陈坊积乡高坪村)人。 清代著名文学家。 从小聪敏好学,秀气孤秉,喜作骈体文,利文20卷。 弱冠补博士弟子。乾隆五十四年(1789)由学使翁方纲拔贡荐入国子监,聘为怡亲王府教席。 嘉庆六年(1801)乡试中举,怡亲王欲留,乐钧以母老辞归。后屡试不弟,未入仕途,先后游历于江淮、楚、粤之间,江南大吏争相延聘,曾主扬州梅花书院讲席。 嘉庆十九年,因母去世过分伤心,不久亦卒。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