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物馆的现状
博物馆工作副业历史学专业就业前景
中国博物馆不是采用全国统一的管理体系,而是采用谁创办谁管理的办法。各系统各部门所创办的博物馆,分别由各部门管理。但是,文化部门统一管理的博物馆占全国博物馆的绝大多数,并由国家文物局进行统一管理。1988年末,中国文化部门管理全国综合性博物馆、历史、文化、艺术等专门性博物馆、纪念性博物馆以及部分历史博物馆共903个,约占中国博物馆总数的90%。其余博物馆分别由科学部门、教育部门、军事部门和各有关专业部门管理。中国博物馆还根据规模大小等条件,划分为国家馆、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馆、地(市)级馆和县(区)级馆四级,由有关部门分级管理。国家文物局的职责是:对全国所有博物馆进行业务指导;制订和颁布有关博物馆的方针、政策、条例、规定等法令、法规,并监督贯彻执行;组织交流工作经验;培训专业人员;协调发展规划。
中国博物馆事业虽然已有很大发展,但现有博物馆从规模、种类、数量和管理水平上都同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物产丰富的大国不相称,但随着国家的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个丰富多彩、具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网必将建成。 各地在博物馆日精彩纷呈的活动,亦可视为近年来中国博物馆建设取得发展和进步的一个缩影。
据统计,2009年,全国博物馆总数已达2900家,在文物部门登记注册的民办博物馆达到386个,占全国博物馆总数的13.3%。2009年全国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总数达到1447个,约占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博物馆纪念馆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总数的76%。
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免费开放专项经费20亿元,重点补助地方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所需资金,鼓励改善陈列布展和举办临时展览,支持重点博物馆纪念馆提升服务能力。截至2009年10月,灾后文物抢救保护项目资金到位22亿元。茂县羌族博物馆新馆、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建设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辽宁省博物馆馆长马宝杰表示,2008年辽博接待参观者41.3万人,2009年,这个数字提高到45.7万。两年来,社会对博物馆的关注程度得到了明显提高,对博物馆公益文化职能认识也在不断提高。
2009年,南昌市文化系统9个博物馆、纪念馆共计接待观众293万人次,一些场馆观众量增加近10倍。免费开放加快了博物馆融入公众生活的步伐,极大地调动了公众参观博物馆的积极性,改变了许多博物馆冷冷清清的局面,充分地发挥了博物馆服务社会的公共文化职能。
在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看来,博物馆免费开放两年多来,除了展品和服务水平的提升,更大的进步还在于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开发。
“过去我们认为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是副业,现在慢慢意识到这是为观众提供的一种服务。”调查显示,观众在博物馆逗留的时间和在博物馆商店逗留的时间基本相同,观众对博物馆文化产品有很大的需求。宋新潮认为,博物馆文化产品可以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博物馆宣传营销的手段。他将这种创新型服务称为“将博物馆带回家”。“文化产品销售收入可以进而反哺博物馆事业发展,在坚持博物馆服务公益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博物馆服务水平。” 根据中国博物馆界一贯的理解,博物馆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阵地。
我国博物馆事业伴随共和国成长发展的脚步,走过一条曲折的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
根据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的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国共有博物馆2970座,其中包括文物行政部门所属的国有博物馆2161个,非文物行政部门所属的行业性国有博物馆490个,民办博物馆319个,是1978年的8倍,1949年的138倍。不仅在数量上快速发展,博物馆质量和水平也不断提高,建设了一大批在社会上产生积极影响的新馆、大馆,博物馆的藏品保护、利用和管理不断加强,博物馆加速融入社会,革命文物保护和革命纪念馆工作稳步推进,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特征日益彰显,社会关注度空前提高。
而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的推进,使越来越多的民众走进博物馆、走近博物馆。2008年1月,以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工作的通知》为发令枪,全国各地的相关博物馆陆续免费开放。截至2009年底,文化文物系统1440多个博物馆、纪念馆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部实现免费开放。两年来共接待观众8.2亿人次。目前,博物馆正以优良的环境,优美的展览,优质的服务面向社会,惠及百姓,努力实践让文化遗产的保护成果与人民群众共享的新要求。
正是基于中国博物馆事业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2006年,中国博物馆协会在我国政府大力支持下,与上海市一起向国际博协提出申办2010年第22届国际博协大会并一举成功。今年的11月7日—12日,世博园区的世博中心将成为第22届国际博协大会的主会场。 在为取得的辉煌成就喝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博物馆事业还面临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博物馆的类型结构不平衡,与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博物馆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自然科技类博物馆、艺术类博物馆发展明显滞后于人文历史类博物馆,生态博物馆、工业遗产博物馆和民族、民俗博物馆都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是博物馆在国民教育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独特作用尚未得到完全、良好地发挥,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一方面博物馆未能与教育部门建立有效合作或共建机制;另一方面一些博物馆展览内容和形式陈旧,博物馆教育活动缺乏,文化产品形式单调,极大影响了自身展示、教育服务功能。
三是博物馆整体专业化水平相对有限,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许多大、中型博物馆大都研究水平不高,解读诠释藏品的能力亟待提高;一些小型博物馆硬件不足,藏品的保存和展示环境堪忧;不少民办博物馆公益意识淡薄,博物馆专业意识缺乏,社会职能发挥相对有限。
四是在发展进程中还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比如,一些地方无视自身资源条件和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盲目超前建新馆,甚至重复建设;一些陈列展览存在着泛艺术化和视觉化的倾向,形式与内容脱节,忽视对文物展品内涵和展览主题的发掘、展示,既对观众产生误导,也造成很大的浪费。
下一阶段,中国博物馆界将通过大力加强博物馆战略研究,深入剖析博物馆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促进博物馆行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建立博物馆的质量评价体系,引导更多的博物馆提升专业水准,完善博物馆的社会功能;通过拓展对外文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促进文化遗产资源的共享共用,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提升我国博物馆的国际地位,为拓展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作出贡献。
11月即将在上海召开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2届大会,将为中国博物馆行业的对外交流打开一个新的视野。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博物馆行业,将会充分利用这个契机,通过国际博物馆协会这个良好的平台,学习和借鉴国际博物馆学领域先进的理论和经验,促使自身得以健康、快速发展。

历史专业并不冷门,就业前景还是非常宽泛,一般来说学历历史的主要就业方向是学校、博物馆、出牌社、档案馆、图书馆等单位任职;还可以从事副业:比如撰稿人、自媒体;并且继续深造和考公务员都是非常好的选择。
历史学专业的就业前景
把历史学当成是一个冷门专业的人不在少数,甚至以为学习了这个专业之后前途堪忧,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学习历史专业的学生可以凭着大学所学到的广博知识,在就业的时候并不比其它的专业要差。

历史专业并不冷门,就业前景还是非常宽泛,一般来说学历历史的主要就业方向是学校、博物馆、出牌社、档案馆、图书馆等单位任职;还可以从事副业:比如撰稿人、自媒体;并且继续深造和考公务员都是非常好的选择。
历史学专业毕业后的就业方向
历史学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按专业对口的方向选择,历史学类的岗位的确会比金融、计算机专业要相对偏少一些,最被人所熟知的莫过于从事教师、历史学研究的方向发展。不过现在的毕业生就业可以进行多方面的选择,不用将职业局限在狭窄的领域,这样来说历史学专业的就业范围就会相应的广泛一些。
科研机构、博物馆档案馆从事研究的工作,如果从事博物馆行业的话,需要考博物馆编制。并且科研的学历不低,学生要提升自己的学历,才可以获得更大的成功。

在高校或中小学从事教育工作,这个职位是许多学习历史专业学生从业人数最多选择,毕竟专业对口,也是最容易找的就业方向。但是教师编制竞争激烈,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竞争力非常大,因此有一些学生选择民办学校,因为民办学校工资高,同时工作量也多。公办学校主要是工作稳定,可是工资比民办的要少一些,不过也要分地区。

如果从事教育培训机构当老师的话,现在“双减”政策之下,形势一片惨淡,虽然也有一些零星的培训机构,但并不是长久之计。
在出版社、网站等媒体从事编辑的工作,学习历史的学生如果有非常好的文学素养,文笔好,从事编辑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还可以报考政府部门的公务员,专有岗位有些少,大多数可以考一些不限专业的岗位,比如公安、狱警等等。
报考研究生继续深造,这个方向也是较多学生会选择的方向,考研硕和专硕,学硕有中国史、世界史、中国近现代史、考古学等各个方向选择,学制是三年,毕业之后可以从事读博或从事前面提及的这些行业。专硕有文博、学科教学的方向,文博主要从事博物馆行业或文物研究等,学科教学主要从事教师行业,如果有党员身份还可以从事高校的辅导员。
当然也有些毕业生进行转行,最后从事与历史专业毫不相关的工作,这里就不一一细说,可以说想做什么行业都可以,只要热爱在哪一行都可以出人头地。
历史教育专业主要就业方向是什么
历史教育专业旨在培养能够在中、小学从事历史教育的教师和市、县各级文化馆、历史博物馆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就业前景还是非常宽泛,一般来说历史教育专业主要就业方向是学校、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等单位任职;还可以从事副业,比如撰稿人、自媒体等。
历史教育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
历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能够在中、小学从事历史教育的教师和市、县各级文化馆、历史博物馆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

历史教育专业核心能力:了解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方针政策,具有较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组织教学活动的技术能力。
历史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史学概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历史要籍简介及选读、历史教学法、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社会调查、毕业实习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历史教育就业去向:小学教师、边远地区的初中教师及各级文化馆、历史博物馆工作岗位。

多数人都把历史教育专业看成是冷门专业,认为该学科就业前景冷淡。其实也不尽然,该专业学生凭着大学所学到的广博的知识,就业时只要不期望过高,就业并不比其他专业差。

从专业对口方面来说,历史教育专业需求相对较少,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从事教师工作,或者向历史学研究方向发展。而现在毕业生就业是双向选择或多向选择,不必将职业局限在狭窄的领域,这样来看,历史教育专业就业范围还是比较宽泛的。
对于历史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只要肯努力让自己变优秀,是不愁没有出路的。具体点来说,如果大家不想放弃历史学,也就是不改行的话,可以选择从事教育研究工作,也就是成为中学教师或是大学教师,但是想要成为大学教师需要考研。从政也是很多历史学专业学生的选择结合历史知识,走这个方向也是很有优势的。
历史教育专业就业薪资待遇好吗
历史教育就业形势分析:招聘待遇,工资2000029999占比最多,达38%。经验要求,13年工作经验要求的占比最多,达28%;学历要求,本科学历要求的占比最多,达65%。还有一些学历史教育专业的人,他们从事了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其实这份工作也是非常稳定的,大部分的同学也是比较喜欢从事这份工作的,但是这份工作的工资不是很高,大概在2500元左右。
历史教育学是我国有名的冷门专业,主要是我国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太少了,出考古,博物馆,当老师,历史教育学专业每年的就业门路都很窄!目前我国每年都有18000多名历史教育学本科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其中大部分都是在当历史老师,不然就是转行的。根据统计,历史教育学专业本科生毕业三年的时候平均月薪2731!整体上看历史教育学专业毕业薪资还是比较低的。

声明:本站文章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微信:zxce87 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