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笔下侠客衣食住行也需要钱他们都怎么赚钱
射雕怎么开启副业
武侠世界里的侠客也是分层级的,他们赚钱的方式与这个层级有关。
金庸武侠小说最上层的侠客,不需要赚钱。《天龙八部》里的大理国皇帝段正明、大理国镇南王段正淳、段正淳的儿子(实为养子)段誉,《射雕英雄传》里的一灯大师段智兴,都是位于最上层的侠客。作为皇族子弟,他们根本就不需要挣钱,也不需要为金钱动脑筋。段誉第一次遇见乔峰,是在无锡一座叫“松鹤楼”的酒楼上。段誉见乔峰“身材甚是魁伟,三十来岁年纪,身穿灰色旧布袍,已微有破烂,浓眉大眼,高鼻阔口,一张四方的国字脸,颇有风霜之色,顾盼之际,极有威势”,“暗暗喝了声采”,有心结交他为朋友,便豪气地跑堂说:“这位爷台的酒菜帐都算在我这儿。”“松鹤楼”是一座老牌酒楼,吃吃喝喝肯定不便宜。可段誉请一位陌生人喝酒,眼睛都不眨一下,显然已经到了“视金钱为粪土”的阶层。乔峰段誉剧照中间层的侠客,拥有厚实的家产,挣钱的门道太多。《射雕英雄传》里的东邪黄药师,西毒欧阳锋,金刀驸马郭靖,归云庄陆乘风、陆冠英父子,《笑傲江湖》里的福威镖局总镖头林震南,中州大侠金刀门掌门人王元霸,南岳衡山派的二当家刘正风,《天龙八部》里的姑苏慕容复,都是这一阶层的人物。他们拥有一份厚实的家产,悉心经营之下,无不大富大贵,让人着实羡慕。以林震南为例,他家从祖父林远图开始,创建了福威镖局,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到林震南这一代已成为垄断南方十省的物流集团。因此,家族未来的继承人林平之从小就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挥金如土,连随手打赏路边小店都是二十几两碎银子。林平之剧照归云庄陆乘风、陆冠英父子又不同,他们统领太湖水盗,专门打劫贪官污吏,做“没本钱的生意”,自然容易赚得盆满钵满。金刀驸马郭靖在第一次遇见黄蓉时,请她吃大餐,赠送贵重的貂裘,貂裘还有4锭黄金,“取出四锭,放在貂裘的袋中”,最后又送汗血宝马。郭靖的钱怎么来?很简单,当时郭靖是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女婿,有铁木真的打赏,不差钱。此外,少林寺、武当派、华山、嵩山等各大门派,都有一份庄园田地,但足以维持生计了。在《天龙八部》中,虚竹处理完灵鷲宫的大小事务后,回到少林寺,却因为犯了杀戒、淫戒、荤戒、酒戒等,被罚到菜园子去挑粪浇菜。少林寺的菜园子有多大?原文说到:“这菜园子有两百来亩地,三四十名长工。”虚竹剧照武当派作为与少林寺齐名的帮派,庄园田地不在少林寺之下。武当山及其周边地区田地很少,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可武当派在鼎盛时期,光是登记在册的佃田就有48100亩,此外还有被朝廷免除了所有赋税的屯田45952亩,加上没有登记在册的塘堰、果园、茶园、边地、坡地等,总数有10多万亩。各大帮派的经济来源除了自己的庄园田产外,还有别人的“孝敬”。林震南曾经对林平之说:“我打从三年前,每年春秋两节,总是备了厚礼,专诚派人送去青城派的松风观、峨眉派的金顶寺,可是这两派的掌门人从来不收。峨眉派的金光上人,还肯接见我派去的镖头,谢上几句,请吃一餐素斋,然后将礼物原封不动的退了回来。松风观的余观主哪,可就厉害了,咱们送礼的镖头只上到半山,就给挡了驾……”这段话,反映出一个情况,就是像林震南这样的“土豪”,也得求着各大帮派的照顾,为此经常给他们送礼。这也是各大门派的经济来源之一。福威镖局最下层的侠客,只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不得不说,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最上层和中间层的侠客数量并不多,占据大多数的是最下层的侠客。他们没有家产,只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笑傲江湖》里的何三七,以卖馄饨为生,“常自挑了副馄饨担,出没三湘五泽市井之间”;绿竹翁以编织竹器为生。乔峰不走寻常路。乔峰剧照乔峰武功盖世,然而没有丰厚的家产作为支撑,当他丢掉了丐帮帮主这份工作后,日子就过得比较窘迫。没钱了,怎么办呢?《天龙八部》里写了这样一段话:“乔峰其时身在京西路汝州,这日来到梁县,身边银两已尽,当晚潜入县衙,在公库盗了几百两银子。一路上大吃大喝,鸡鸭鱼肉、高粱美酒,都是大宋官家给他付银。不一日来到河东路代州。”乔峰没钱用了,只好到县衙公库里偷钱,当作“劫富济贫”吧。武侠世界里像乔峰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身无长物,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不可能打工的。做生意又不会做,就是偷这种东西,才能维持得了生活这样子。汗。

中国历史元朝
在讲元朝之前不得不说说蒙古国,因为他和元朝有割舍不断的渊源。蒙古帝国是世界历史上连续版图最大的帝国,这么大的帝国是怎么来的?

当年辽国被金国干翻后,辽国的其他民族又变成了金国的小弟。蒙古大概在这个位置:

蒙古各部落生活在大草原上,彼此很分散,大家除了放养也没啥娱乐生活,于是部落间吃饱了没事就抄家伙对练,互相仇视。其中有个部落,老大叫也速该,有一天他终于抓住了另一个世仇部落的大哥铁木真兀格,也速该把他给砍了。也速该砍完铁木真兀格之后,他儿子出生了,也速该为了纪念,给他儿子取名:铁木真。没多久,也速该又卷入了部落斗争,死了。年轻的铁木真只能自己带着部落生存下去。谁也没想到,他身上有着强大的军事和领导才能,不久就把其它部落统统收拾掉了。以前松散的蒙古各部落,从此变成了一个统一的国家:蒙古帝国。铁木真也就成为整个蒙古国的老大,被尊称为无比强大的可汗:成吉思汗。

蒙古国刚诞生的时候只有两个敌人:一个在西边叫西辽,一个在东边,就是金国,欺负了蒙古人许多年。当年辽国被金国打败,残余的契丹人逃到西边,建立了西辽。西辽本来和蒙古人没啥瓜葛,但成吉思汗当年统一蒙古的时候有个仇家往西逃到了隔壁西辽。逃到那边竟然赢得了西辽国王的赏识,当上了驸马。西辽从此成为蒙古的祸患,所以这个时候蒙古人一边和金国干架,一边和西辽干架。西辽没多久就扛不住了,被蒙古人吃掉了。把西辽吃掉之后,蒙古与更西边的一个国家相遇了,它就是花剌子模,蒙古想和花剌子模和平相处,做友好的邻国。但是没想到蒙古派去的几百人的商队和使者都被杀了,所以成吉思汗很不爽。他本来在和金国打仗,现在先缓一缓,亲自带队掉头跑去西边攻打花剌子模。这次消灭花剌子模就是蒙古帝国的第一次西征。无论是打金国、西辽,还是花剌子模,蒙古人的主导思想都是以报仇为主。然而,征服花剌子模之后,蒙古国发现这个世界原来这么菜,自己体内是有洪荒之力的。从此蒙古人的野心彻底释放,变成了史上最可怕的侵略者。我们可以认为,这才是日后蒙古帝国的起点。

从上图可以看出,蒙古消灭花剌子模之后,首先遭殃的就是弱小的西夏。于是蒙古人用各种不同的理由,一共打了西夏四五次,最后终于一抬手把西夏给灭了。不过就在这个时候成吉思汗死在了西夏。蒙古人在西边灭掉西辽、花剌子模和西夏之后,又和东边的南宋合作,灭掉了金国。经过这么一番操作,蒙古国成为亚洲的大哥大。

花剌子模在亚洲的最西边,蒙古人灭它的时候冲过了头,来到了欧洲的门口。于是蒙古人下一步计划是: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这就是蒙古帝国的第二次西征,这次的目标是欧洲。这次西征由成吉思汗的儿子,新的大汗窝阔台指挥,一直杀到今天欧洲的匈牙利。等到了成吉思汗的孙子辈当政,于是又有了蒙古帝国的第三次西征。这次的主要目标是中东,大概在今天的伊拉克、叙利亚这些地方。好了,到了这个时候,蒙古人已经征服了大半个欧亚大陆,此时的蒙古大汗是蒙哥。蒙哥就是《射雕英雄传》里郭靖有个好朋友,是成吉思汗的小儿子拖雷,蒙哥就是他儿子。为什么要提蒙哥呢?因为当整个蒙古帝国在西边大杀四方的时候,蒙哥正在东边,亲自攻打最硬的一个钉子户:南宋。他为什么要打南宋呢?因为蒙古已经征服了欧洲和非洲,只剩下旁边的亚洲,这样地图版块更完整。但蒙哥在攻打重庆的钓鱼城的时候,被射死了。他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叫阿里不哥,他正在蒙古老家,随时准备接任大汗。一个叫忽必烈,他和孟哥一起攻打南宋(但不在同一个地方)。这两个弟弟都觉得自己才是继任蒙古大汗的人。于是忽必烈心急如焚,要跑回蒙古去争大汗,他回蒙古后硬生生把阿里不哥干趴下,当上了蒙古帝国大汗。后面忽必烈再次南下,最后终于把南宋给灭了,到此为止,蒙古帝国版图基本补齐了。

不过蒙古帝国并不是一个正式的称谓,忽必烈把这个巨大的帝国称为大元帝国。然而大元帝国版图有多大,问题就有多大。成吉思汗有很多子孙,这么大的地盘表面上都是大汗的,实际上却被分成一块一块的,由子孙们分管。在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夺大汗的时候,大家有的支持忽必烈,有的支持阿里不哥。于是巨大的蒙古帝国貌合神离,分出了四大汗国,分别是钦察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察合台汗国。忽必烈虽然是大汗,但基本管不了四大汗国,好在他成功拿下南宋之后,在东方有了一整块自留地,就是元帝国,也是我们的元朝。

八、蒙古帝国之元朝(上)

蒙古国用了几十年,从一个小部落膨胀成欧亚大陆巨无霸。在历史上,大到这种程度的帝国一般都会经历分裂。罗马帝国裂成了两块,亚历山大帝国裂成了三块。而蒙古帝国裂成了五块,其中四块分给了成吉思汗的子孙们,叫四大汗国;一块由蒙古帝国大汗亲自坐镇,叫元帝国。本来这四大汗国都应该听元帝国的,但大家不太喜欢忽必烈,于是各自为政。元朝也就成了光杆司令。

元朝有个特点:特别费皇帝,它总共才98年,却经历了11个皇帝。中间的40年连换10个皇帝。为了快死了解元朝,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三段:第一段,开国皇帝忽必烈时期,元朝最鼎盛时期;第二段,元各种“宗”轮番上阵,这时期只忙一件事——换届;第三段,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在位时间很长。下面看看元朝都发生了什么:

一、忽必烈时期

这个时候的元朝,就一个字:有钱。因为大家生意做的红红火火。在当时的欧亚大陆,许多民族或者小国都归顺于蒙古帝国,帝国很注重改善交通,大家串门、做生意,都变得无比顺畅。最重要的是,蒙古人没有受过儒家教育,没有士农工商这条鄙视链,很鼓励经商。至少在忽必烈统治下,元朝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商业最发达的朝代。一个叫马可波罗的小伙子,17岁的时候就跟着爸爸从半个地球以外的意大利来到元朝,在元朝待了十多年才回欧洲,他的见闻被写成《马可波罗游记》。这部游记把元朝吹的天花乱坠,从此引发了西方人对东方无尽想象,最后开启了整个欧洲的大航海时代。

不过忽必烈这个皇帝厉害之处在于,他清醒而智慧的意识到要想在汉人地盘当老大,蒙古人必须汉化。从此,元朝官员的设置、国家管理,都开始用汉人的制度,大家学汉语、汉文化,连首都都从蒙古往南搬到了元大都(今北京)。北京从此变成了中国的政治中心,直到今天。

汉人以农耕见长,蒙古人只会放牛放羊。而到了元朝,统治者也开始鼓励蒙古人种田、种棉花了。因此在忽必烈时期,元朝不仅商业发达,历经战乱的农业也奇迹般的恢复的相当不错。

蒙古人灭掉南宋,竟花光了所有运气,此后再也没打过一场胜仗。比如日本,蒙古人开船去日本,结果刮来一阵台风,舰队被卷的人仰马翻。除了日本,元朝还打过越南、缅甸等,这些战争要么是蒙古人在海上被打翻了,要么是因为当地太热呆不下去,最后结果都是没有收成。

然而这个时期一过,大家就发现:元朝真正的问题,不是蒙古海军不过强这么简单。

二、元各种“宗”的元中期

元朝的汉化搞的不错,然后只是不错而已。蒙古人搞汉化,只是为了统治汉人,并没有理解汉人的精神。元朝之所以存货不到一百年,是因为他们至少有两件事没汉化明白。①皇位继承。汉人的王朝基本都能维持三四百年,其中一个原因是很看重一个规矩:老皇帝没了,长子顶上,长子没了,长孙顶上,以此类推。这叫嫡长子继承制,从周朝就开始了。但蒙古人不一样,如果大汗死了,全家人先坐下来开个会,选一个最厉害的人出来做下一个大汗。元朝建立后,大汗也开始指定接班人,但是蒙古人打心底里还是认为谁最厉害谁才能当大汗。所以每当有新大汗继位,就会发动夺位政变。因此在忽必烈死后的40年里,就这么连换了10个皇帝。因此在元朝中期,国家从来没有稳定过。②民族制度。如果说继位制度只是朝廷的内部矛盾,那么除此之外,元朝最大的问题是,没搞明白汉人皇帝是怎么带着这么多民族一起玩的?在汉人皇帝眼里,中国所有的民族都应该一视同仁。唐太宗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具有伟大帝国胸怀的皇帝。但蒙古人的做法不同,他把元朝分成四等,地位从高到低是这样的: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等级差别意味着全方位立体式的不平等,比如汉人犯错罚的比蒙古人重,汉人科举难度比蒙古人高。还有更加重要的,等级越低,税越重。元朝花钱的地方很多,比如:蒙古贵族不交税,朝廷还要不断的给赏赐。这些巨大的开支,几乎都靠剥削汉人而来,尤其是原南宋汉人。

正是因为元朝社会充满了各种不平等和政治腐败,所以把历史舞台上最恨的角色逼出来了,它就是农民起义。所以元朝的农民从头到尾一直在起义。就在这种朝廷不消停、国家不安定的局势下,元朝迎来了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元顺帝是元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一人就干了35年,顶了三分之一个元朝。但我们要聊的重点不是他的工龄长,而是因为他将为中国历史牵扯出一个重量级的传奇人物

九、蒙古帝国之元朝(下)

元顺帝能当上皇帝,大概是上天注定。他爹是皇帝,但皇帝没当几天就让自己的弟弟也就是元顺帝的叔叔给坑死了。元顺帝的叔叔篡了皇位。不久,叔叔的儿子死了,于是叔叔良心发现,死后把皇位还给了元顺帝的弟弟,然后元顺帝的弟弟也死了。结果只有元顺帝来做皇帝了,当时他只有13岁。

莫名其妙当上皇帝,由于皇帝年龄还小,所以宰相伯颜就高兴了,一看皇帝是个软柿子,他把元顺帝当傀儡用,自己把持朝政。然而元顺帝其实已经秘密找好了同伴,准备一同对抗伯颜,而这个同伴就是伯颜的亲侄子,他的名字叫脱脱。有天伯颜约顺弟打猎,元顺帝说我有病不去。等到伯颜独自出门后,脱脱和元顺帝就立刻关上门发动政变。等到伯颜回来,脱脱给他列了多条罪状,把他撸掉了。所以,脱脱成为下一任宰相。脱脱被称为一代名臣,给元朝带来了一堆很厉害的改革。如恢复科举、减免赋税、整顿腐败等。这个俊辰组合,居然让风雨飘摇的元朝有点回血的样子。然后元朝气数已尽,就在政治上稍微有点起色的时候,黄河又决堤了。黄河一决堤,就得找农民工来修。治理黄河本来是件利国利民的事,却干出了祸国殃民的结果。朝廷强征十五万农民工干活,而底下的小官吏坑了朝廷的拨款,农民工收不到工资。元朝终于迎来了致命的冲击:元末农民起义。

农民起义中,安徽有两个白莲教的小领导,一个叫韩山童,一个叫刘福通。这两人平时就有很多粉丝,大家都冲过来说要跟着他们一起干。他们在历史上称为红巾军。红巾军虽然是韩、刘二人最先发起的,但红巾军并不是一个统一的组织,实际上他们有很多个团队,在各地各自为政。比如最重要的两支红巾军:①安徽的韩林儿&刘福通(创始人韩山童刚起义就被当地派出所剿了,后来他儿子韩林儿顶上,但这支队伍的实际领导是刘福通);②湖北的徐寿辉&彭莹玉(徐寿辉是湖北黄冈人,而彭莹玉是江西一个和尚,道上兄弟喊他彭和尚)。除了红巾军还有其他起义势力,比如江苏的张士诚、浙江的方国珍。大家各自忙着造反的工作。下面重点说安徽的韩林儿&刘福通这一支,这一支红巾军在安徽的另一个地方有个分部,他们的领导叫郭子兴。有一天他的部队里来了个年轻人,打仗特别厉害,没多久就成了郭子兴的左膀右臂,郭子兴甚至把女儿都嫁给了他。他就是小时候吃不起饭,出家当了和尚,然后还是吃不起饭,于是干脆跑来参加起义的传奇人物:朱元璋。他娶得老婆就是今后著名的马大脚马皇后。(小贴士: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皇帝中,只有两个是白手起家的:一个叫刘邦,一个叫朱元璋。他们有个共同点,都在创业之初就遇到人生真爱,一路相伴,同甘共苦。邦女郎吕后&大脚马皇后。而他们在当上皇帝之后,都没有抛弃结发妻子,成就了她们一代国母的风范,最后成为佳话。)

这时候朱元璋有两个领导,一个大领导刘福通,一个小领导郭子兴。小领导郭子兴后来在自己队伍中因为小派斗争,郁闷而死。大领导刘福通要干大事,做梦都想推翻元朝,带着主力部队一门心思往北方打,一直打到了元朝上都。不过最终还是起义失败,自己也战死了。于是,靠着大小领导用生命的栽培,这一支红巾军的最高领导最后变成了朱元璋。朱元璋实力慢慢变强,压力也变大很大。安徽这个地方不够用了,他得找个能缓解压力的地方。于是他一路迁移,最后来到一个新的战略要地,这里从此也变成了朱元璋的根据地。这个地方叫集庆,朱元璋来了改叫应天,就是今天的南京。就在去南京的这段时间里,朱元璋用心经营自己的势力,结识了很多今后重要的伙伴,比如大名鼎鼎的刘伯温。著名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发展战略,也是在这期间确定的。凭着这九字真诀,当其他造反势力在高调称王的时候,朱元璋闷头在南京发展,积累了丰厚的战略资源。

这个时候全国的局势是这样的,在北方,元朝朝廷虽然还没倒下,但是被刘福通狠狠捣了几锤子,已经奄奄一息。(小贴士:宰相脱脱很有本事,可是后来被政敌陷害,挂了。元顺帝没了脱脱,变成了一个昏君,每天吃喝玩乐,荒淫无度,眼睁睁看着各支造反派发展壮大。)而在南方,所有的起义团队,都变成了割据一方的军阀。在他们眼里,元朝不足为虑,当下该考虑的问题是怎么打败竞争对手,然后成为蒙古人的终结者。起义团中有三支队伍最厉害:①南京的朱元璋,他的大领导刘福通此时还在北方和元朝打仗,但离战死不远了。②江西的徐寿辉,但这时候他已经挂了,此时这支红巾军的领导是徐寿辉的小弟陈友谅,朱元璋人生中最大的敌人。③江西的张士诚,他很有钱,喜欢固守。朱元璋发现自己处在一个艰难的局面:进退两难,先解决张士诚还是先解决陈友谅。朱元璋最终做了一个决定先和陈友谅来个大决战,果然经过一场苦战把陈友谅干掉了,然后调转枪头,把张士诚给顺利收拾了。朱元璋靠着过人的谋略,把两个性格不同、风格迥异的强劲对手全部吞并,最后成为了所有造反派中的王者。剩下的工作就是一路向北,把苟延残喘的元朝干掉。不过在此之前,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朱元璋长舒一口气,在自己的地盘应天府宣布,一个全新的汉人王朝诞生了,它就是大明王朝。关于大明王朝在后面的篇章详述。

十、元朝番外篇——元朝为啥这么短命?

从经济的角度聊一聊为啥元朝这么短命,在元朝短暂的一生中,它的经济轨迹很简单,就是一条不规则的抛物线。前半段忽必烈时期,经济蹭蹭往上涨;后半段各种“宗”轮流上,经济坑坑往下降。

1、忽必烈奋斗史

通常在看一个朝代的经济时,主要看两个方面:农业和商业。先看农业,蒙古人刚开始扫荡天下的时候,抢到地盘后喜欢把耕地变成牧场。后来到了窝阔台时期,受到耶律楚才等人的影响,大大减少了耕地变牧场这种事。到忽必烈入主中原时,他已经完全开窍,特别清楚农业的重要性,并且制定了几个落地方案:①劝农种田,忽必烈设立了劝农司,他们的日常职责就是劝老百姓多种地。②开垦荒地,忽必烈鼓励大家开垦荒地,谁开垦的归谁,还会减农业税。此外,朝廷还把耕地面积和农户数量的增肌列为了公务员考核标准。③技术指导,忽必烈让人整合了前人的种地经验,出了一本种植技术指导手册《农桑辑要》,然后让各地公务员下乡指导。④鼓励种棉花,虽然棉花老早就传入了中国,但一直以来种的人不多。正巧当时一个叫黄道婆的大妈,从海南镀金回来,带来了先进的纺织技术,于是纺织业也蓬勃发展起来了。另外还有兴修水利、发展副业等一系列措施,就不一一展开说了。总之,忽必烈统治的二三十年间,经历了战乱的农业恢复的相当不错。

老百姓的温饱问题一旦被解决,大家就能闲下来做点其他事了。比如商业。对于商业,蒙古人打基因里就很看重。当年他们还在大草原的时候,除了肉和草之外,其他生活用品都得靠做生意来换。在重商基因的加持下,忽必烈把元朝商业送到了中原历史上的巅峰。那他是怎么做到的呢?①少收税。对商人来说,做生意最大的动力就是不会白忙活,朝廷能鼓励他们的具体做法就是少收税。在忽必烈时期,皇帝直辖地的商业税降到了六十税一,也就是每赚六十块,只交一块。这个比例在古代来说算是比较低的,甚至他还给一些做买卖的船工、船商免除了义务劳动。②保护贸易。当时的商人做生意,经常会遇到“此路是我开,要从此路过,留下买路钱等等”情况,忽必烈的做法很生猛,直接派军队护送。③改善交通。早在宋代,水上贸易就很发达了,忽必烈聪明的继承了这套玩法,外贸(港口)+内河(城市)。在此基础上,水上贸易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对外发展了更多贸易口岸,比如泉州港;对内疏通了京杭大运河、通惠河道等。而且元朝的造船技术很发达,商船能一路经过东南亚,到达埃及、阿拉伯半岛等地。除了海上贸易,忽必烈又进一步发展了草原丝绸之路。构建了北至西伯利亚、西经中亚到欧洲、冬抵东北、南通中原的陆上贸易网络。还沿途设立驿站,为商人提供便利。也就是驿站制度。如此发达的海陆交通条件,让元朝构建起了一个横跨欧亚非的贸易商圈。除了这些操作,为了支持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忽必烈还有一项更大的手笔:发行纸币。(早在元朝之前的宋朝就玩过纸币,但真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流通的,是从元朝开始。)

2、忽必烈玩纸币

随着元朝贸易风生水起,出现了一个问题:当时都用金子交易,进行跨国交易时金子太重搬不动,对远途交易很不利。忽必烈从宋朝和大金身上受到启发,以白银为支撑,发行了纸币:中统钞。为了让老百姓接受纸币,忽必烈禁止大家用金属货币交易。交税时也得用纸币。但好景不长,没过多久这套纸币的制度就崩了。原因是当时忽必烈逐渐减缓了对外扩张的脚步,得到的金银珠宝就少了,导致财政收入就不够花了。那怎么办呢?印纸币。但是市场上的商品就那么多,印那么多纸币,物价只能往上涨,结果导致通货膨胀。

但作为一个在草原上套过马、射过雕的汉子,忽必烈不服气。于是进行了货币改革,换了一套纸钞:至元钞。(后期至元钞也出现了通货膨胀的情况,但在忽必烈时期还不是十分严重。)但无论怎么说,纸币的流通,一定程度上进一步促进了元朝商业的发展。不仅如此,元朝的纸币还曾在东南亚流通过,有点像亚元的感觉。

忽必烈就这样辛辛苦苦干了三十多年,终于把元朝推上了商业极度繁荣、其他方面也不赖的状态。然而随着忽必烈一挂,元朝就绷不住了,开始走下坡路……

3、元朝经济大崩溃

前面说过元朝廷频繁发生夺位政变。打架烧钱天经地义,然而蒙古人还有个风俗:一旦上位,都要给王公贵族们赏赐,而且是大赏特赏。而在忽必烈死后的40年里,连换了10个皇帝。因此在此期间,元朝廷开销巨大,国库经常入不敷出。那怎么办呢?

方法一:多收税。各种商业税蹭蹭往上涨,短短二三十年,盐税增长20多倍,茶税增长240多倍。农业税也是水涨船高,而且当时的农民更惨。蒙古王公以及汉族功臣占领大片田地,但是他们不用交税,因此沉重的农业税都落在了自耕农或小地主的头上。有些交不起税,就只能靠借钱,可万一借的钱还不上,土地就只能被抢走,这就是元末的土地兼并。除了土地兼并,元朝还有个超级变态的玩法,叫赐田制度。就是皇帝可以随便划出一大片地赐给蒙古人,所以元朝中期后,皇帝换得越快,赐田的事情就越多。因此很多自耕农和地主都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

方法二:多印钱。多印钱导致通货膨胀越来越严重,才短短几年,物价就上涨了10多倍,于是元朝经济开始全面崩溃。很快天公也不作美,连续几年雨水不停,黄河泛滥,朝廷征15万人修治黄河。但国家没钱,赈灾时只能给大家发一些没用的纸币。

所以,元朝的短命看似政治问题,其实是经济问题。经济的全面崩溃,才导致百姓难以生存,继而群起反抗。

十一、元朝番外篇——元曲

据说元曲是一对双胞胎:老大元散曲(主攻诗词方向,类似一首歌),老二元杂剧(主攻戏曲方向,更像一出剧)。

1、元散曲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其实我们小时候就学过,怎么看着和宋词那么像呢?

其实不管是宋词还是元曲,都是古代流行歌。故事是这样的:

在唐朝的时候,汉族和西域的音乐来了一次跨界大融合,搞出了一个联名款——燕乐。可光有音乐没什么意思,于是就有人填上了词,这就叫曲子词。这种形式一出现就大受欢迎。瞬间席卷了整个娱乐圈,并渐渐分出两个流派:高雅派和通俗派。先来看看高雅派,首先来了一波文化人,他们提高了词的文学水平,扩大了词的影响力。不同的曲子,就是不同的词牌。而歌词也有了很多要求,比如格式,文字也更文艺。就这么发展到宋朝,词走向了人生巅峰——宋词。后来,词就成了高雅文学,渐渐和音乐没啥关系了。再来看看通俗派,金朝占领北方之后,民间歌曲加入了一些新元素:北方游牧民族音乐。而在金朝末年,元散曲就正式诞生了,配的音乐叫曲牌。与宋词相比,填的词更加口语化。而那些文化人又来了,提高了散曲的文学性和影响力。就这样元散曲也达到了巅峰。

虽然宋词和元散曲看起来很相似,其实有很多不同,比如曲子、格式等。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元散曲的语言直白通俗,非常口语化,专门讲老百姓听得懂的故事。举个例子: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出自关汉卿《一枝花不伏老》

元杂剧和元散曲用的音乐差不多,可以粗暴的理解为:把元散曲用的音乐组合起来,然后再配上戏文表演出来,就成了元杂剧。

2、元杂剧

元杂剧,其实也早就见过,比如《窦娥冤》: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出自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

元杂剧在戏曲界的地位相当高,元杂剧的诞生更是中国戏曲成熟的标志。为何这么说呢?中国的戏曲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祭祀活动,与鬼神沟通,叫巫;吓跑鬼怪,叫傩[nuó] 。历经秦汉唐宋等朝代,也诞生了不少形式的表演,比如:春秋战国的俳[pái]优,主要表演歌舞或者讲个笑话之类的;汉时的蚩尤戏,扮作蚩尤对抗,有点像摔跤;隋唐的歌舞,开始在歌舞中加入一些情节;南宋的滑稽戏,搞笑为主,有时候也讽刺一下时政。形式多种多样,但都算不上是真正成熟的戏曲。著名学者王国维曾对戏曲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意思是说,真正成熟的戏曲,需要满足三个必要条件:有歌舞、有表演、有故事。在这三个条件里,歌舞表演问题不大,关键就在这故事里。元杂剧出现以前的歌舞表演,要么没故事,要么故事不完整。元杂剧比较幸运,说书帮他解决了这个问题。说书在古时候也叫说话,兴起于宋代,其实就是讲故事。说书对后来的明清小说也影响颇深,有观点认为《三国演义》就是根据说书人的话本搜集整理写出来的。当然,除了上面的这些,元杂剧之所以能有这么高的地位,还有时代背景贡献的两个助攻:一个是宋元的大城市,一个是科举取消了。

①宋元的“大大大大”城市

宋元的商业很发达,很多重要的城市或港口变身超大城市,动不动人口就上百万。这时已经取消了禁宵,上百万人口聚居在一起就想着搞点娱乐放松放松。于是,就诞生了人民喜闻乐见的勾栏瓦舍。在这里,各种歌舞表演一应俱全,说书的、跳舞的、演杂技的,应有尽有。这样有了专门的场子和广大的观众基础,戏曲的发展也变得十分迅速。

②科举没了

科举制一直是中国文人的命根子,要想不被同龄人抛弃,就得玩命学习,靠科举。但是到了元朝,有80年的时间都没举行过科举考试。文人做官的途径被堵了,但又迫于生计,很多文人只好靠写戏曲剧本生活。这些文人让元杂剧诞生了一批优秀作品,奠定了元杂剧的地位。

在诸多条件的加持下,元杂剧开始爆发,它的发展造就了中国戏曲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元杂剧之后的发展,和一种叫南戏的戏曲有关。南戏诞生于宋朝,也属于戏曲的一种。元朝和南宋并存时,戏曲界的格局就是北边元杂剧,发展较好,南边南戏有待成长。元朝灭了南宋之后,南北戏曲有了一些交流,在元杂剧的影响下,南戏也慢慢变强。不过后来慢慢的元杂剧没落了,南戏却发展起来了。发展到明朝时,就出现了中国戏曲的第二个高峰——明传奇。明传奇有四大声腔,其中昆山腔发展成昆曲。昆曲号称百戏之祖,后来的京剧等戏曲的形成,都和昆曲有关。元曲可以说是诗词、戏剧两开花,其中元杂剧以直白通俗的文字,成为中国俗文化的代表。

元曲就说到这里,如果想深入了解,可以看看王国维先生的《宋元戏曲史》。

下一篇讲——大明王朝

声明:本站文章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微信:zxce87 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