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种粮相关副业是什么工作什么是农业生产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1、出外务工“淘金热”。每年,我县出外打工的人有几万人,主要来自于农村,特别是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农村青年,中学毕业后选择的都是出外打工之路。有能力的农民都出去了,留在家里种粮的也就是些中老年农民了,所以有人把在家留守一族被人戏称为“993861”部队(老妇幼)。出外打工与留守在家种田比较,大多数农民都选择了前者。为何农民宁愿抛荒选择出外打工,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农村劳动力剩余决定远行。我县属于国家重点扶贫县,近年来经济发展态势不错,财政收入也实现了三年翻番。但因为基础薄弱,生活水平仍较低。农村因为劳动力剩余,当地的企业不多不能就业,又找不到合适的副业。呆在家仅靠一亩三分地很难以改善生活,所以一部分青壮年劳动力远走他乡另谋职业。加上如今走南闯北获得成就的农民工给留守在家农民极大的冲击,很多农民萌发了出外淘金热。于是出外打工成为了农民创收的一条捷径。二是收入差距明显决定选择。笔者采访了一位在外打工多年的邓姓农民,他告诉了我这么一组数据:“假如我在家种田,一家四口4亩多田,收成好种粮的产量可达到800斤/亩,两季每亩1600斤,折人民币1120元,加上种粮的补贴,每亩的收入为1200元,除去谷种、化肥、农药、耕作等成本开支,一亩田年纯收入才为500600元,按一家四口人计算,一年种粮不过3000元,这里面还包括全家的口粮。而出去打工,收入远远大于种粮的收入,我县农民打工主要集中在浙江一带。月工资一般为15002000元,除去日常的生活开支,稍微节俭点在外一年的纯收入可以达到11.5万元。如果是夫妻双双在外打工,收入还会在2万元以上。”如此悬殊的收入比较,农民就不难选择去留了。三是工种单纯决定外出。很多出外务工者告诉笔者说,在家种田琐事多,花不少精力和时间是小事,收成还不一定好,如果想再创收搞些别的副业,一年到头都在忙。而出外打工相对就比较单纯,以劳动时间计算劳动报酬,天天是工厂、宿舍“两点一线”,只需要把手中活干完,就可以拿一定的报酬。这样一对比,农民当然愿意选择比较简单的而又收入更高的劳动方式。
  2、乡村干部指导农业难有作为。与农民交谈中,很多农民告诉我,如今的乡农技干部懂农业的很少。据了解,现在乡干部大多为非农专业中专毕业生,因为自己不懂农业,所以难以对农民进行业务指导。笔者还采访了农业局一位干部,他说,如今的乡镇农技干部,因为工资是乡里发,所以大多数工作都是围绕着乡镇主要工作开展,而如今乡镇主要工作都放在发展经济、壮大工业、做大财政蛋糕、招商引资和计划生育等方面;取消农业税后的农业对财税贡献不大,对农业不是很关注,乡级政府对农业并没有发挥着“小政府,大服务”的作用,导致农业发展很不平衡。还有农民说,现在的乡干部几乎都是住在县里,村干部也有部分在县城安家,所以一到晚上,乡政府除值班人员外,俨然一幢空楼。农民遇到的一些农业技术问题,只能自己解决。可谓“公说公理,婆说婆理”,其中也就暴露出了乡村干部指导农业难有作为的问题。少了过去催粮上交的忙碌,却把轻松当成了闲置。农民种粮需要技术的支持,乡村干部提供不了,就很难把农民拧成一股绳,就很难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3、农业技术培训不到位。我县的农业是小规模农业,缺乏规模化,缺乏产业化,缺乏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其中原因主要是农业技术知识传播途径不到位。乡镇农技干部做的都是农技以外的乡镇工作,没有发挥专业特长。难怪有些农民说,乡镇干部也会下村宣传政策,也会发宣传单,但都是些计划生育,或中央新政策的宣传,几乎没看过农技干部下村进行农业指导。一位县级农技老干部说,其实农技干部也有苦衷,就说县级农技员吧,自己也缺乏农业知识的培训,知识还停留在过去传统的农业生产知识,就这样,怎样去指导农民。他还说,乡镇也想组织农民培训,但留守在家的农民多为“993861”人员。他们根本对培训不感兴趣,就是有农业知识宣传资料,很多农民根本不愿意学也理解不了。还有财政上这些年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较大,却对农业的科技投入却较少,因为经费不足,就难以进行农业科技研究,就很难举办新时期农业产业知识训班。没有实验示范,农民缺乏信心,所以也就直接导致了种粮积极性不高。
  4、配套政策难落实。一是粮食补助方式不尽合理。发放粮食直补资金,因各地方未调查核实中晚稻的实际种植面积,则按农户农税改革的计税面积发放,导致未种粮食作物的耕地也能得到补助,造成“粮补”变“地补”。还有良种补贴是也是按计税土地上实际种植面积进行补贴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展成了只要农户种了粮,就可以享受良种补贴。也就变成了“良补”变“粮补”。所以有些农户会说,“只要手中有田,就会有补助钱。”这显然是违背政策初衷的不能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二是农资价格大于粮食价格的增长幅度。虽然国家对生产农药、化肥的企业实行了税收政策的优惠,但是农药化肥转到农户手中的价格却是非常的昂贵。一位物价局干部告诉笔者,化肥价格昂贵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在调控化肥的出产价不得力,偏高。而下面的销售价其实按照价格法的要求制定的。化肥价格高增加了农民的农业成本开支,也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三是水利设施建设不到位。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大对水利设施的投入,但是在建设中有时会出现花钱办不好事的情况。笔者的家乡的农业灌溉水渠年久失修,去年申报争取了一个项目,前段时间在忙着修理和加固沟渠,为赶2007年农田灌溉使用。本来这是好事。后发现好事并未做好,沟渠未修完就完工了。打听询问,一方面是因为农民不愿出力,就等着政府解决。另一方面是指标转移了。认为主要地段的沟渠修好了,可以解决农田灌溉问题。其实工程没有完工,还是有隐患,农田灌溉的质量还是不行。如遇到干旱缺水,很多离水源较远的水田难以播种,再次抛荒。因为缺水,也直接导致粮食产量也逐年下降。四是虫灾严重。为了了解农民虫灾的实际原因,笔者专门采访了县农技站站长,他说,造成虫灾有多个原因。第一是气候偏暖是虫子繁殖速度快的一个原因,俗话说:“瑞雪兆丰年”,没有了“瑞雪”,也就难有“丰年”;第二是农民的耕作模式比较混乱,原来一年只种两季,现在是早中晚交叉播种,害虫很难分清代数,无法对症下药。第三是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农民为追求生产效率,盲目施肥催长,造成了水田土壤岩质化,大量的使用化肥和农药造成生物链的破坏,自然难以平衡。而催长的水稻抵抗害虫的能力较弱。第四是国家研制的农药的更新速度远远跟不上害虫变异的速度。因为如今倡导农民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基本淘汰了以前的高毒的甲胺磷,敌敌畏等,原来遭高毒而留存下来的害虫有极强的抗药能力,新的农药对害虫作用不大。因为害虫成灾,农民也用了不少农药,但就是不起作用,有位农民告诉笔者,以前上半年是不需要打农药的,现在上半年需要打四五次,下半年更是频繁。打农药花钱事小,因虫灾很多水田颗粒无收事大。第五是农民使用农药不合时机。缺乏技术支持,农民盲目打药,错过了治理病虫发作的最佳时机,打药不起作用。
  5、种植经济作物对种粮的冲击。春节期间,笔者还到我县的莲荷乡上畈村进行了采访,该村出外务工的农民相对较少,主要是因为该村有多个蔬菜生产基地,村里的农民忙着种菜去了。据统计,该村有蔬菜大棚47个。2006年,菜农种菜年纯收入达到了2万元以上。有位菜农直言不讳地说,过去种粮保保吃饭而已,遇上收成不好的时候还不一定有饭吃,如今种菜了,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城里人吃啥,我也能吃啥。在一些先致富能手的带动下,该村的农民逐渐发展成为了菜农,农民把对种粮的兴趣转移到了种菜上面。因为有所偏轻偏重,种粮发展成为种经济作物的副业,所以产量不高也就在情理之中。

问题一:农业生产指的是什么?
农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产业部门,是以土地资源为生产对象的部门。它是通过培育动植物产品从而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农业属于第一产业。利用土地资源进行种植生产的部门是种植业;利用土地上水域空间进行水产养殖的是水产业,又叫渔业;利用土地资源培育采伐林木的部门,是林业;利用土地资源培育或者直接利用草地发展畜牧的是畜牧业。对这些产品进行小规模加工或者制作的是副业。它们都是农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对这些景观或者所在地域资源进行开发并展示的是观光农业,又称休闲农业。这是新时期随着人们的业余时间富余而产生的新型农业形式。
问题二:什么是农业?
农业是指人们利用生物的生长机农,采取人工培养和养殖的办法,以取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按农业生产经营范围区分,有狭义农业和广义农业。狭义农业泛指种植业,它包括种植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广义农业除种植业外,还包括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这五业合在一起通常称为“大农业”。
问题三:农业生产人员是什么意思?
就是从事具体农业生产的人,比如种菜种庄稼养猪等等的人。
问题四:什么叫农业生产?它的根本特点是什么?它有哪几个发展阶段?
农业生产就是对生物及其环境条件的控制。从所包括的内容和范围来划分,农业可以区分为狭义的农业和广义的农业。前者指种植业,后者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农业与其它经济部门相比较,具有自身显著的特点。而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相互交织,是农业生产最根本的特点。农业生产的对象是有生命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而生物有其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衍规律。土地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地,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养料水分等条件。但是,土地只能供给植物部分生育条件,农作物还离不开气温和阳光等宇宙因素。因此,农业生产是利用自然并依靠生物有机体的生长发育来获得产品的部门。在农业生产中,作为人类劳动过程的农产品生产过程,同时又是动物、植物、微生物的自然再生产过程。经济再生产以自然再生产作为基础和出发点,受自然过程、自然环境和自然因素的强烈影响。农业生产就是人类劳动干预、控制生物自然再生产的过程。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是由恢复和增强土壤肥力的方式,以及生产工具的类型来衡量的。按照这个标准,可以把农业分为三个阶段,即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第一阶段叫原始农业,它是依靠自然森林循环来恢复地力的。第二阶段叫传统农业,它的主要特征是依靠牲畜、家禽的粪肥来恢复地力,并且使裂缺用畜力农具。第三阶段是现代农业,它是建立在现代工业技术装备和现代农艺基础上的农业。它在农业动力、肥料、农药、饲料等方面都广泛运用石油,实现了现代工业和农业的统一。
问题五:什么是农业生产类型?
农业生产类型:粗放农业、密集农业、自给农业、商品农业。农业地域类型:1、种植业(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种植园农业,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2、混合农业 3、畜牧业(游牧业,大牧场放牧业,乳蓄业)著名的四大农业地域类型: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农业的总分类:一按生产对象分: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二按投入多少分:粗放农业、密集农业。三按产品用途分:自给农业、商品农业。
问题六:什么是农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 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它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又称社会生产关系、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农业生产关系是农民在农村农业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
问题七:农业生产五统一指的是什么?
农业生产的“五统一分”指:统一规划、统一机耕、统一技术、统一春辩一种苗、统一销售、分户管理。现实中的做法有:一是统一示范推广优质高产品种。结合各实施点茬口特点、栽培方式,合理搭配品种,积极示范推广品质优、丰产性与稳产性好、抗逆性强等综合性状优良的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落实良种补贴政策,实行统一供种。二是统一应用集成高产栽培技术。按照良种良法配套的要求,根据品种的特征特性,采取针对性的高产栽培技术,通过技术集成配套、示范应用,形成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马铃薯以标准化高垄栽培技术为主,主要技术路线为:土地深翻、施基肥、旋地、适时播种、中耕、灌溉浇水、叶面施肥、防治病虫害、除草、杀秧、适时收获。三是统一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按照土壤养分构成和作物需肥规律,开展肥料品种、施肥数量、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等技术服务,提高施肥效果和利用效率。马铃薯以测土配方施肥(包括有机和无机相结合、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相结合、土壤施肥和叶面施肥相结合)为主。四是统一进行病虫害防控。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科学制定综合防治方案,组装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技术,大力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全部推广机械化精密精准打药综合防治病虫害技术。五是统一推进标准化生产。整合项目、集中资金,按照项目资金渠道不变、性质不变、用途不变的原则,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完善示范点田骸、路网、水网建设,实现了成方连片、土地平整,做到了田间设施标准化;积极扶持农机、植保等专业化服务组织,实行统一的技术服务,促进技术全面入户到田,做到了管理服务专业化。大力推广农机作业技术,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力争高产创建地块从播种、中耕、施肥、灌溉、收获全程机械化作业,做到了生产过程机械化;高产创建要与培育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结合,实现土地分散经营向规模化生产转变,提高种粮效益,做到了生产方式集约化。
问题八:什么叫农业
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称为农业。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五个部门。简称为农、林、牧、副、渔。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农)。
问题九:农业生产经营者包括什么?
农业生产者包括农村和城镇农业经营户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是指在农业用地和单独的设施中经营农作物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以及农林牧渔服务业的单位和个人。
问题十:农业生产的对象是什么?
农业生产对象是动植物,由于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如热带雨林迁移农业、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等。

声明:本站文章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微信:zxce87 进行删除处理。